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河南要闻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俺家住在黄河故道

发布时间:2025-08-13 11:19:56

  大家好,我叫小青,是6月10日在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破壳的青头潜鸭,在今年出生的兄弟姐妹中,我可是老大。

  作为“原住民”,我自带“民权基因”。父辈告诉我,他们曾经历过南北大迁徙,对落脚地的环境要求很高,去过不少地方,最终还是选择在这里安家。

河南要闻25.08.13273

青头潜鸭

  为啥我们要在这儿定居?

  父辈们说,这儿的人有“魔力”,沙地也能变宝地——

  1855年,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在民权留下52.4公里的黄河故道。

  “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黄河最后一道弯的任性没少让民权受罪。

  新中国成立后,民权人挽起袖子跟风沙较劲,硬生生造出了“河南塞罕坝”——申甘林带。

  尽管地处淮河流域,他们对黄河依然有着特殊的感情,引来黄河水,修建任庄、林七、吴屯3座梯级水库,解决了灌溉和饮水问题。

  进入新世纪,整治养殖场,退塘还湿,3座水库与坑塘实现水系贯通,种植荷花、香蒲等植物……黄河故道湿地生态逐步改善,我们的家园初见雏形。

  12年前,这里拿到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入场券”,湿地保护和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随着湿地不断修复,湿地公园在我们鸟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此停留嬉戏的鸟儿也越来越多。听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忠信叔叔说,湿地公园现在有185种鸟类,每年在这里定期栖息的伙伴更是有8万余只。

  如今,民权人将湿地公园的三大水库分别称为鲲鹏湖、秋水湖和龙泽湖,庄子故里再现“逍遥游”的浪漫。

  父辈们说,这儿的人可实在,把我们当作宝贝——

  8年前,我的4个父辈首次现身民权黄河故道湿地。从此,我们与湿地公园结下不解之缘。

  成为“中华青头潜鸭保护地”、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我们见证着湿地公园的一次次高光时刻。更令我们自豪的是,这里也是河南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

河南要闻25.08.131062

任庄大坝穿过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随着湿地不断“升级”,我们的队伍愈加壮大——从曾经的4只,到4年前的280只,再到今年年初的404只。要知道,目前我们种群在全国仅有2500多只。

  作为世界极危物种,我们的警惕性很高,一旦遇到危险就容易弃巢保命,繁衍成了个大难题。为了提高我们的出壳成功率,今年湿地公园除了构筑土堆岛外,还创新搭建了40个人工浮岛作为我们的“新家”。

  住进来之后,我们发现,“新家”可随水位升降,便于我们在深水区筑巢,大大降低了种群在繁殖、孵化和出壳等过程中遭遇天敌、雨水等威胁的风险。

  今年的繁殖期刚结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给了“新家”五星好评。湿地公园监测到的28个巢中,有15巢成功孵化,包括我在内共诞生了146只小鸭子,繁殖成功率和新增数量都创下了新纪录。我们的“鸟爸”——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护鸟员耿思玉还透露一个好消息,明年湿地公园会把“新家”变得更舒适,让我们住得更安心。

  父辈们还说,这儿的人怪可爱,都说我们是“幸福鸟”——

  虽然才出生两个多月,但我觉得自己被幸福环抱:“鸟爸”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黄河故道上的百姓小心翼翼守护着这片净土;观鸟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架起“长枪短炮”,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只为一睹我们的真容。

河南要闻25.08.131743

  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幸福乐园,也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家园。

  和湿地公园相邻的绿洲街道吴庄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了吊瓜、草莓等采摘农业,并建起养老院,吸引不少外地人来此养老,村集体年收入节节攀升。

  同为绿洲街道的任庄社区,借助近“水”楼台的优势建成了任庄旅游风景区,获批省级“水美乡村”,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文旅产业。每逢节假日,景区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水质好了,伙伴多了,游客来了,居民富了,生活美了。

  碧水之上,我聆听、见证了太多我们与民权黄河故道双向奔赴的故事。等到来年,我还要将我们的故事讲给新出生的鸭儿们听。(河南日报记者 李凤虎 党文民 薛迎辉 李晓霞图片由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供图)

  河南省台办供稿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