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有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8月11日,晨曦初露,黄河三门峡市区段被一层轻柔的云雾温柔地包裹着,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从高空俯瞰,黄河水蜿蜒曲折,绕城而过,与三门峡市区相依相偎。杜杰 摄
来自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的消息,8月12日8时,位于黄河最下游的国家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测得实时流量588立方米每秒。
至此,通过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已实现自1999年以来连续26年不断流,持续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4—2025年度,在黄河流域来水偏枯、汛末骨干水库蓄水偏少等情况下,黄委深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不断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效完成了年度水量调度任务。黄河干流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过223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保障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受持续高温、大风、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部分省(区)在2024年夏季和2025年春夏季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黄委提早谋划、周密部署,科学精细做好水资源调度,全力保障了受旱省(区)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从今年春灌开始到夏种结束,黄委累计向我省引黄供水16.5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77亿立方米,为中原粮仓撑起坚实防线。
在开封柳园口灌区,纳米材料衬砌的渠道如同高速公路,将黄河水输送效率提升27%。人民胜利渠灌区则通过实施现代化改造,骨干工程输配水条件大幅提升,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36提高到0.609,灌溉周期平均缩短8天。
地处新乡市的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试验研究基地的数据显示:通过同位素标记追踪发现,及时灌溉的小麦,其叶片中C4光合途径的关键酶活性会显著提升。这解释了浇1遍水的地块,小麦千粒重仅0.076斤,浇3遍水的地块则超过0.09斤的原因。
黄河水灌溉对夏粮丰产丰收作用明显。在滑县白马坡灌区,在5月18日至20日的关键时期,及时浇灌黄河水的优质地块,测得千粒重0.0924斤,比旱地高0.0186斤,而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千粒重一般在0.07斤至0.1斤之间。在兰考坝头示范区,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兰考906”小麦粗蛋白质含量近15%,符合强筋小麦标准。“每次放水都像给麦子打强心针。”赵口灌区种粮大户张华说,浇过3次黄河水后,他的5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700公斤。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精细化、科学化的黄河水量调度,在保障供水安全、支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日报记者 谭勇)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