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快速攀升;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计算等领域科技频频突破;百度、阿里、京东等大厂蜂拥而至……2025年,人工智能正经历从“工具”到“伙伴”的质变,济南人工智能产业突飞猛进。抢抓人工智能机遇取得扎实成效,成为强省会建设的鲜明亮点。
8月14日,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泉城正以优良产业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
你来我来,大家来!
8月14日上午,济南AI创新生态大会暨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数字济南体验馆发布厅举行。
中电云、海尔智能、深信服、海康威视、大华科技、震有科技、安恒信息、华为、百度、阿里、字节跳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中国移动、浪潮集团、领航大数据、众阳科技、神思电子……行业巨头和省内领军企业蜂拥而至。
有人问,京东AI布局也很深入,怎么没看到京东的加入?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次日,另一场人工智能行业盛会将接棒,正是京东集团主办的“京东云城市大会济南站”活动。
判断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领军企业的区位选择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从参会企业名单看出,济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已毋庸置疑。行业巨头蜂拥向济南靠拢,原因非常简单:济南AI产业有市场、有订单、有利润、有前景。
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现场,市大数据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成为济南AI产业势头正劲的有力佐证。
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达430家,核心产业规模482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53.6%、全国8%以上。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企业达到473家。
济南市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三区叠加”的数智化转型标杆城市;“开放数林指数”全国第二;33个大模型应用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
开放创新生态
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现场有一个小插曲:联盟成立前,数字济南体验馆门口竖起背景板,提示参会企业代表入场,现场就成功吸引附近AI企业申请入会。企业加入产业联盟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目前,首批六七十家企业加入了联盟,今年年底,全市近500家AI企业都要延揽进联盟的大家庭。”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张延国透露。
企业入会的积极性为何高涨?因为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济南AI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该联盟成立后,将搭建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产业合作的重要桥梁,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这是济南AI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从“单兵突进”转向“联盟作战”,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
活动现场,济南大数据集团发起济南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场景共建招募;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介AI虚拟组织产品;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分享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与前沿探索。我们公司能做什么,做到哪个阶段,当下开放哪些领域,诚邀合作伙伴协同攻关……相关发言简洁明了,切中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注点。
活动中,济南大数据集团、神思电子与山东大学就AI赋能未来农业领域达成合作。作为联盟成立后首个落地的跨领域协同项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源、科研领域的优势,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创新融合发展。
协同中“开花结果”
浪潮“海若大模型”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产品,其“人工智能工厂”实现模型定制化量产;优宝特机器人快速迭代,征战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与华为协同研发高性能存储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公认的存储性能测试中刷新三项核心性能世界纪录,位列全球第一。8月以来,济南人工智能领域的硬核技术研发频频刷屏。
海若人工智能模型工厂
当下,企业主导协同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破局之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本次济南AI创新生态大会暨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活动汇集“政、产、学、研、用、金”各个环节,“协同”成为现场被频繁提到的热词。
济南大数据集团算力中心副经理沈通认为,济南已积累丰富的公共数据资源,但应用场景、应用规模有待提升。作为全国唯一“三区叠加”数字化转型城市,齐鲁制药、华熙生物、平阴玫瑰等本地重点企业面临品牌升级与市场开拓的压力,亟须通过数据要素深度赋能,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政企数据融合迫在眉睫,催生行业生态加速构建。
为服务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人才需求,2024年5月,山东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学院,由山东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建。“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呈现出比摩尔定律更快的迭代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济南发展人工智能必须集聚各方优势力量。”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魏晓珂介绍,学院成立一年来,坚持应用先导,致力于打破学科边界,正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培养优秀人才,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济南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熙透露,济南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后,将构建协同机制,加快技术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让济南成为AI创新的“热带雨林”;开放应用场景,设立专项基金、建设AI产业园区,形成集群优势,为实体经济插上智能化翅膀;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实施“AI+”赋能行动,让济南成为AI产业的发展沃土。
人工智能,未来已来。立足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持之以恒深化“数字济南”建设,济南有能力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更多有益探索,有信心让人工智能成为赋能千行百业、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韩霄鹏)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稿件由济南市台办 济南市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