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医生建议: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诊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近日,知名演员张晋在综艺节目上自曝心梗经历,以及另一名35岁男歌手朴翔因心梗去世,让心梗再次进入市民视野。8月14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曲小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心梗患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如果出现胸闷、出冷汗、胸部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心梗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事实上,就我的门诊接诊病人而言,心梗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曲小龙说,前不久,他曾接诊过一名三十岁左右的文字工作者,长期熬夜改稿。她在来医院前,就已经出现胸闷、出冷汗、胸部疼痛等症状。“由于患者平时身体较好,就没有重视,直到症状加重不缓解,才到医院就诊。“彼时,她的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等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是非常典型的急性心梗。”曲小龙回忆,确诊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让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让其转危为安。
那么,为什么心梗会呈现年轻化趋势呢?“饮食结构不合理、油盐高摄入导致的肥胖和‘三高’;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的心血管弹性变差;熬夜、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都是心脏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曲小龙说,比如工作重压、长期焦虑、熬夜成瘾(加班或娱乐)、睡眠严重透支就会导致血压飙升、心律紊乱、血管内皮受损,这种持续的炎症会像“暗火”一样,悄悄侵蚀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斑块破裂引发心梗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心梗后,其实更加危险。”曲小龙说,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发病前供应心肌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较轻,多为不稳定的软斑块,没有明显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间的侧支循环,没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一旦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死面积大,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基于以上因素,现在的年轻人更需注重预防心梗。”
应对急性心梗可以这样做→
那么,大家应该如何更好应对急性心梗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急性心梗的症状。”曲小龙说,剧烈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具体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甚至有濒死感,疼痛可能放射到肩膀和背部,部分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全身乏力、皮肤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如果剧烈胸痛持续时间超过10~20分钟,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曲小龙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要牢牢记住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时,首先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以平卧位或舒适体位进行休息,同时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准确位置。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应让其平卧,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根据现场情况尽快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电除颤。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应对急性心梗,还要避免以下误区。“首先,并不是没有胸痛就不是心梗。”曲小龙说,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但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现为牙疼、下颌疼、肩膀疼、胃疼等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果牙齿、下颌、肩膀等部位出现没有诱因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其次,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无效。如怀疑有心梗症状,可舌下含服10~15粒速效救心丸。再次,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乘坐救护车前往医院,而不是自行前往,以避免途中发生意外。
对于预防急性心梗,曲小龙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熬夜、夏季贪凉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便秘、饱餐等,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建议市民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曲小龙说,需要注意的是,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若发现已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要积极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