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雕塑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周雪莉报道:2025年8月,一段两名小学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为“小英雄”雕塑系红领巾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据了解,该雕塑讲述的是井冈山革命时期少年队儿童团的故事——他们以稚嫩的身躯承担起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传递物资的任务,在烽火岁月中筑起一道防线。
悬崖上的永生:青春绝唱
吴月娥,是这群“小英雄”的代表。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炎陵县贫苦农家的她,9岁被卖至井冈山荆竹山当童养媳。革命星火燎原时,16岁的吴月娥投身火热的斗争,担任荆竹山乡少先队队长,带领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她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
1929年1月30日,井冈山失守。红五军突围后,吴月娥不顾危险,日复一日穿梭于大井、茨坪、荆竹山间的密林小路传递情报。一次归途中,她在山坳突遇敌军被捕。面对刺刀威逼,她假意应允带路寻找“藏匿的红军”,沉着地将敌人引向险峰。
暮色四合,行至悬崖绝壁。敌人惊觉受骗之际,吴月娥猛然扑向敌连长,用尽全身力气将其紧紧抱住,一同坠下万丈深渊……年仅18岁的她,用壮烈的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荣光奖旗:成长的注脚
在“小英雄”雕塑旁,陈列着一面1931年的奖旗:“莲花县九都区南陂乡少先队第一次总检阅第二等奖品。”这面旗帜,既镌刻荣光,也承载警示。
1931年6月,南陂乡少先队员在毛季坪山上警戒时,发现七八名敌军。他们以梭镖伏击,智擒敌军,缴获六支步枪,轰动全县。然而,胜利滋生的骄傲,却让他们在随后的全县少先队军事会操中折戟,仅获二等奖。
该县少年儿童团组织敏锐察觉问题,以南陂乡为典型开展思想教育,引导队员端正态度、全面发展。在上级帮助下,南陂乡少先队全面检讨不足,加强训练。后来,这支少先队的许多队员都参加了红军,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1960年,这面承载着荣光与教训的奖旗在南陂村被发现;1965年,这面奖旗由南陂大队捐献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