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琳 范天汝 通讯员常静 江盈 郝琪)“一只边境的小鸟,飞出了寂静山坳。”8月18日下午,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上,湖北省、武汉市残疾人艺术团独唱演员肖琴演唱了一首高难度歌曲《边境的小鸟》,通过明亮而充满力量的歌声与生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欢快、轻盈的小鸟形象,台下听众沉浸陶醉其中。这不仅是一场艺术演绎,更是一位用歌声编织光明的追梦人的生命独白,肖琴以精湛技艺和昂扬精神,传递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生命强音。
黑暗中的淬炼:从“至暗时刻”到展翅翱翔
今年是肖琴第四次站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对她而言,此次在家乡湖北参赛,意义尤为不同。“我格外激动与兴奋!”肖琴在赛前采访中表示,“希望能将湖北特殊艺术人才的风采和盲人群体无惧挑战的精神风貌,完美呈现在全国的观众面前”。
《边境的小鸟》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极具挑战性的花腔部分著称。为了唱好这首难度较高的“比赛神曲”,肖琴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视力障碍让基础乐谱学习都成为巨大挑战,肖琴需要在老师协助下,将乐谱放大数倍凑近辨认,还需要比常人花费更多时间来熟悉背诵乐谱。歌曲演唱外,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倾注心力打磨作品演绎细节,设计肢体语言。
备战之路布满荆棘。去年12月,刚完成角膜移植手术的她,本以为能迎来“看见更多光”的希望,却在今年4月因使用激素眼药水诱发青光眼,左眼仅存的0.02视力急剧恶化。“以前在熟悉的地方还能独立出行,现在视野完全模糊,生活自理都困难。”她坦言那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感觉天快塌了”。
更艰难的是心理关——第一次拿起盲杖出行,正是为了去老师家准备汇演。“对于爱美的我,拿出盲杖需要巨大的勇气。”肖琴说。
对艺术的敬畏心终究战胜了绝望,为了以最佳状态登台,她进行了漫长的心理建设,最终勇敢迈出了独立出行的第一步。
触摸光影的坚持:用多年功底克服百倍挑战
肖琴的音乐之路,是一部克服苦难,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她6岁右眼失明、左眼仅0.02视力的她,靠着盲人父亲按摩攒下的钱,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她通过触摸学习肢体动作和表情,用常人10倍时间学习唱歌。
这次准备《边境的小鸟》,最让她难忘的是第一次拿起盲杖去老师家上课的那天。在声乐老师赵丽丽的悉心帮助下,肖琴通过触摸老师发声时的身体状态来精准把握技巧细节,最终凭借坚韧的意志走出了低谷。
今日的舞台上,她以近乎完美的演绎征服全场。她纯净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不仅精准驾驭了歌曲的技术难点,更生动“描绘”出歌曲中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戍边战士的崇高敬意。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此起彼伏,观众无不被这位视障艺术家用声音照亮黑暗、在逆境中翱翔的精神深深打动。
照亮未来的艺术桥梁:让更多追梦人看见“光”
舞台之外,肖琴还是国家二级演员、四次国家级音乐奖项获得者,她从未忘记初心。她创立的“肖琴声乐工作室”已坚持七年免费为残疾人授课超300次,助力众多学员登上梦想舞台。“未来我会继续精进,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登上全国汇演这样的国家级舞台。”她坚定地说。
肖琴演绎的《边境的小鸟》,不仅是一曲精湛的演唱,更是一曲用生命谱写的自强赞歌。它生动诠释了:身体的障碍无法禁锢艺术的翅膀,当信念之光穿透黑暗,生命便能如边境的小鸟,在辽阔天地间自由翱翔,唱响震撼人心的希望之声。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