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常静 江盈)8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蹈类与声乐类节目,分别在湖北剧院和湖北戏曲艺术中心精彩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艺术工作者共呈现了81个精妙绝伦的节目,他们以精湛的表演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艺术的魅力。
武汉市各区残联组织了2000余人次的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及社会各界代表前往现场观演,与残疾人艺术工作者一同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在这场充满感动与力量的盛会里,武汉各区观众以文明的观演礼仪和温暖的现场互动,展现出这座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成为汇演中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无声喝彩诠释最深敬意
演出现场,武汉观众以“静默的默契”成就了最美的艺术共鸣。剧场内,没有刺眼的闪光灯,没有嘈杂的喧哗,只有专注的目光和恰到好处的掌声。一位观众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无声的舞台,有光在沸腾。听不见旋律的指引,他们用目光校准节拍,用心跳同步呼吸。”这种默契的互动让整场演出成为“百余颗心在用力共振”的动人时刻。
来自硚口区的何先生在朋友圈的观后感中写道:“每一帧都是不屈的勋章,每个节拍都在改写命运的定义。”这正是武汉观众对演出最深刻的理解。观众们不仅为甘肃代表队《龙启东方》中“以龙头仰天姿态托起黄河之希望”的磅礴气势所震撼,也被浙江代表队《脚划船歌》中“划过无声世界激起的万顷波涛”深深打动。
武汉市道德模范熊昌金老人动情描述:“剧场灯光暗下的那一刻,我下意识攥紧了座椅扶手。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期待——期待一场与‘艺术’的相遇。”他深情描述了视障歌手林晓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时的场景:“她的声音像山涧清泉,裹着晨雾漫过来……没有乐谱提示,没有视觉辅助,每个音符都精准地落在调上。”当听障青年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时,熊老感叹:“听障者唱歌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他们靠读唇语捕捉节奏,用身体记忆振动频率,每一次发声都是肌肉与神经的精密配合。”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武汉观众对残疾人艺术家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心灵共振点燃艺术之光
武汉观众的热情与细腻在互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湖北代表队演绎改编自《荆楚映象》的舞蹈《凤凰》时,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场观众李先生激动地表示:“《凤凰》直接封神!动作又飒又美,凤凰展翅的瞬间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凤鸣楚天啊!”另一位现场观演后的观众“燕子”则在朋友圈动情地写道:“舞者们像真的凤凰在飞……原来最灼目的光芒,是生命在残缺处点燃的烈焰”。
市聋协主席魏尚茹在观演后不禁感慨:“最震撼我们的是湖北队的《凤凰》。当32位聋人舞者用脊椎的震颤模拟凤凰振翅时,那种生命的力量直击心灵。作为听障者,我特别能理解他(她)们是如何通过身体的律动来表达音乐节奏的。当艺术超越语言的界限,我们看到的不是残疾与健全的差异,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
洪山区轮椅舞蹈队的吴昌珍在聊到观影感受时表示:“现场的舞蹈表演使我深受震撼,尤其是残障人士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同为舞蹈表演者,希望以后我们的舞蹈队会更加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够登上这样的舞台参加表演”。
武汉市残疾人文联文化传媒工作室负责人张亮也分享了他的观演体验:“现场观看了这么多节目,很开心,很兴奋。舞蹈类的节目艺术性很强,尤其是湖北队的《凤凰》,让人印象深刻”。
文明观演彰显城市温度
这场艺术盛宴中,最打动人心的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观众席间流淌的温暖。正如一位观众所言:“轮椅禁锢不住想要飞翔的心,身体的障碍阻挡不了舞动的手。凤凰涅槃,是灵魂的浴火重生。”武汉观众用文明的观演行为,为这些勇敢的艺术家们搭建了最温暖的舞台。
熊昌金老人在观后感结尾写道:“这场汇演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重新定义‘艺术’.……当视障者用声音‘看见’世界,当听障者用歌声‘听见’心跳,当行动不便者用旋律‘丈量’远方,我们终于懂得:艺术从不是健全者的专利,它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共同编织的、穿透身体边界的彩虹。”
来自江夏区的潘双琴的观后感言代表了众多观众的心声:“残缺的身躯藏着比完整更磅礴的灵魂,聚光灯下,他们才是真正定义美的艺术家。”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分享感受:“艺术没有障碍,爱心没有距离”“武汉观众的文明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温度”......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