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立刻冲澡变“白肺” 医生建议应科学降温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你知道吗?高温天气运动后,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若立即洗澡,极易导致病毒入侵,引发疾病,严重可导致重症肺炎。8月21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因剧烈运动后立即洗澡导致重症肺炎的患者。
运动后洗澡 婆婆患上重症肺炎
8月上旬,市民王婆婆运动后大汗淋漓,感觉浑身黏腻,便立刻冲了热水澡。不料当晚,她开始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症状。起初她并未在意,自行服用感冒药后便睡下。第二天,症状不仅未缓解,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和呼吸困难。家人随即将她送往西南医院呼吸内科就诊。
“接诊后我们立即完善检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西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永锋回忆,胸部CT显示王婆婆双肺呈弥漫性病变,大片肺组织变白,即所谓“白肺”,其氧合指数仅97mmHg(正常为400-500mmHg),已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综合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确诊为重症肺炎,需立即治疗。
“考虑到王婆婆还患有糖尿病,我们制定了分步救治方案。”陈永锋介绍,团队首先通过痰培养确定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精准控制感染;随后利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功能,保障供氧;最后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缓解高热,并静脉输注营养液增强机体抵抗力。
经精心治疗,王婆婆病情显著好转,高热、咳嗽和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复查CT显示肺部病灶大幅吸收,氧合指数升至300mmHg,呼吸衰竭症状消失。住院一周后,她从呼吸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并于8月20日康复出院。
运动后洗澡为何易致病?“免疫窗口期”是诱因
为何剧烈运动后洗澡会引发重症肺炎?陈永锋解释,高温运动中人体处于“应激散热”状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毛孔张开、出汗增多。更关键的是,运动后1~2小时内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屏障”会暂时减弱——黏膜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减少,纤毛摆动变慢,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此时立即洗澡,会刺激汗腺和血管急剧收缩,寒气入侵,易导致着凉,引发咳嗽、发热等症状。
“尤其对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史和心律失常的人群,运动后立即洗澡,可能会让血管进一步张开,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更易侵入,严重时可导致‘白肺’。”陈永锋强调。
科学降温需遵循“四步法”
陈永锋提醒,高温运动后应遵循“渐进式降温”原则,分四步让身体缓慢冷却:
第一步:脱离高温环境,初步散热。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袖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自然散热5–10分钟。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防止局部受凉。
第二步:补对水和电解质。呼吸稍平稳后,可补充常温淡盐水(每1000毫升水加1–2克盐)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50毫升,不宜猛灌。若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可服用口服补液盐。
第三步:监测脉搏和呼吸。待心率降至每分钟100次以下、呼吸平稳(静息呼吸16–20次/分钟)后再准备洗澡,通常需15~30分钟。等待期间可用干毛巾擦汗,保持皮肤干爽。
第四步:温水洗澡,控制时间。建议水温32~38℃(接近体温,手感温热不烫),洗澡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直接用花洒冲洗头部和颈部,防止刺激血管收缩。洗后及时擦干身体,穿着宽松透气衣物,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