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五大气候资源加持 重庆“气候颜值”如何变“经济产值”?

发布时间:2025-08-22 16:51:08

夔门云开,气候生“金”。当“气候”不再只是天时,而成为一座城市精心布局的产业变量,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

8月21日,第三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在重庆奉节召开。本次大会以“挖掘生态产品气候价值,释放气候经济发展潜能”为主题,国内知名专家和川渝两地文旅、气象、企业代表等23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川渝气候经济发展。

从避暑康养到产业赋能,从云端计算到生态变现,重庆以独特的气候资源为笔,书写一座城市从“适应气候”走向“运营气候”的绿色经济答卷。

优势 五大气候资源加持

“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是重庆的气候特点。

重庆为何会形成这样独特的气候?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总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气候资源多样,有丰富的降水资源、热量资源、农业气候资源,也有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太阳能资源。

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自然山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天气气候景观、秀美奇特的立体气候、悠久厚重的气象历史文化、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得天独厚的气候康养”等五大优势气候资源。

得益于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奉节脐橙、江津花椒、巫山脆李和重庆火锅等多样物产与特色美食。

如何把“气候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第三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上,发展路径愈见清晰。专家齐聚一堂,探索挖掘川渝地区生态产品气候价值和转化路径,释放旅游、康养等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潜能,增添地区生态旅游、康养等绿色发展动能。

转化 气候资源这样“变现”

如何推动气候资源落地生“金”?近年来,重庆多地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奉节县以“气候+”多元融合,走出一条资源变现、产业升级、百姓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位于三峡库区的奉节县,这里气候生态优势突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来到奉节县,登三峡之巅看日出和朝霞,在瞿塘峡邂逅浪漫晚霞,来到茅草坝和龙桥河赏飘雪和雾凇等,成为众多游客出行选择。

据介绍,位于重庆的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助力奉节围绕“三峡凉都”资源,设计8条避暑旅游路线,打造三峡之巅日出、金凤云海等气象景观观景台,将气候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据统计,2023年奉节“三峡凉都”避暑季单日游客最高7.5万人次,带动周边490家市场主体、3500余名居民增收。

除此之外,气候赋能农业发展,在“三峡凉都”片区,奉节利用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气温较低、空气湿度低、阳光充足等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该区域现有623种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8万亩,川牛膝、川党参、云木香产量分别占全国65%、30%、15%以上,被誉为“天然药库”。

奉节县的实践只是气候资源转化的一个缩影,山城重庆,正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比如,江津利用气候指标对江津花椒品质严格把关,助力“江津花椒”品牌价值,从2018年18亿元逐年提升至2024年189.73亿元。

再比如,巫山通过气候品质和品牌价值评估科学赋予特色农产品身份和品牌形象,助力巫山脆李品牌价值、产值、产量从2019年的16.28亿元、12亿元、8.7万吨上升到2024年的34.08亿元、21亿元和14万吨,2024年带动6万余户果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川渝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显著,拥有丰富的气候生态资源与独具特色的优质气候生态产品,具备发展气候经济的天然优势。”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携手同行,持续拓展气候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推动66个区县发展气候旅游、气候康养产业,43类农产品获气候“优”级认证,一场场气象赋能经济发展的故事在青山绿水间上演。

未来 持续推动气候经济发展

在第三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上,多项围绕气候资源价值转化与气候经济创新的成果与计划正式发布,一系列签约与启动仪式同步举行,川渝共同推动“气候红利”释放。

其中,重庆市气象局与大足、武隆、忠县、奉节就气象赋能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达成合作,通过智能推荐乡村旅游热点景区,开展乡村旅游气候资源评估和共建气象旅游传播矩阵等方式,用数字气象赋能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旅游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牌效应。

与此同时,中国天气•健康气象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丰都县南天湖景区、石柱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万盛旅游度假区和武隆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签署合作条约,围绕高山避暑旅游景区山地气候资源闲置与康养需求增长的矛盾点,联合开展气候疗养机理研究、气候疗养服务产品开发、气候疗养专业人员培训,共同打造避暑+特色气候康养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提升景区康养产业附加值。 

面对未来,重庆将如何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的经济价值?中国气象局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正高级工程师张天宇介绍,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科技落地重庆,将起到支撑作用,持续聚焦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等方向,打造气候资源变现和气候资产交叉领域复合型科技创新研发团队,打通产学研用渠道,提升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技成果效益,加快建立、完善气候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气候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重庆将发挥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气象与医疗健康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成都高原气象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开展多源数据融合与模型攻关,持续深化气候资源经济转化路径和模式研究。

同时,还将绘制川渝“气候资源价值图谱”和“气候经济潜力地图”,为精准招商、特色发展导航引路。联合打造如“巴蜀气候生态走廊”“成渝气候康养黄金游线”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并通过多元形式,将康养基地的晨雾云海、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密码、低碳能源的绿色动能,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态叙事”,持续挖掘气候价值,释放发展潜能。

第1眼TV-华龙网 李舒/文 首席记者 冯珊/审核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