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催泪的好故事,摘得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金奖”?
8月21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决赛在无锡举办。
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邀请各级烈士纪念设施的专业讲解员及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志愿讲解员参赛。经层层选拔的20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又经过现场的激烈角逐,河北省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讲解员赵楠楠、广东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讲解员熊辉、山东省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黄卫玮三人获得大赛一等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催泪故事,一举摘得全国大赛的一等奖,引得无数人泪目呢?
英雄背后的母亲也是英雄
赵楠楠,一名来自河北省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年轻讲解员。
她早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从小就对主持、朗诵兴趣浓厚,大学毕业后,先是到石家庄市藁城区广播电视台任主持人,2021年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担任讲解员。
比赛中,赵楠楠以《英雄背后的英雄》为题,带领大家走进抗战英雄马本斋背后——一位英雄母亲的世界。80多年前,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以死明志,留下“抗日到底”的誓言。“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赵楠楠说。
从抗日战场到新时代新征程,英雄母亲的故事一直在续写。“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擦擦眼泪,轻声问道:“我只想知道,我的榕儿,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赵楠楠的深情讲述,让很多观众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领略到英雄背后的家国大义。
关注英雄的母亲们,这些母亲本身也是英雄。通过挖掘与整理,赵楠楠了解到不同母亲们的选择与她们共同的信念。从这些伟大的女性身上,赵楠楠看到了母爱,看到了信念如磐。“当前崇尚英烈蔚然成风,人们对烈士事迹的挖掘不断深入,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值得更加用心用情地宣讲。”
有一条红丝巾“会说话”
熊辉,来自广东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她宣讲的标题是《一条红丝巾的深情独白》,从一条红丝巾的独特视角出发,叙说广东华侨钟若潮与伴侣王丽为国牺牲的故事。
这对年轻的伴侣只是众多华侨的一个缩影。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那个年代里,无数华侨奔赴回国,汇聚成一股抗战的洪流。他们当中,有南侨机工,有富家子弟,有航空飞行员……“伉俪情深,在革命岁月里更显悲壮。”
本次比赛,熊辉的胸前,别着一枚木棉花胸针。她说,在广州,还有一个令无数人唏嘘不已的革命先烈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事。在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中,两人在木棉树下成婚,木棉花是他们婚礼上的礼花。
而木棉花也是广州的市花,“英雄花开英雄城”,鲜红的花瓣浸润着革命先烈的热血,铭记着他们的精神。今年4月,广州满城木棉花开时,有市民捡起花朵,放在杨殷等烈士的塑像上,向他们致敬,上了热搜。
“英雄的故事,会一直在我们心中。”熊辉说。
为无名英烈点亮“回家路”
来自山东省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黄卫玮,来自一个军人家庭,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她看来,做讲解员的工作,是一件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事。
黄卫玮讲解的标题是《我们从未忘记》,用镜头记录为烈士寻亲的感人瞬间。
在她的讲述中,70多年的时间里,张淑卿老人一直等待着杳无音信的丈夫孙学通,盼望他从战场凯旋,再次走进家门。当DNA鉴定确认,她的丈夫就安葬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时,张淑卿老人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话:“要是见到他真人,真想掐他两下,为啥让我在家受这个罪。”
这则故事,不是黄卫玮的“道听途说”,而是她参与烈士寻亲的真实记录。通过实地走访,黄卫玮走街串巷,查证烈士信息;在烈属家中,她目睹了烈士家人在得知亲人消息后无比复杂的心情,终于圆梦的兴奋、久别重逢的欣喜,还有等待了太久的苦涩……
从听好故事的人,到成为讲好故事的人。黄卫玮的深情讲述,展现出英雄烈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
据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副主任(副馆长)王磊介绍,济南从1998年就开始为烈士寻亲,当时主要是为有姓名的烈士寻亲,那时候的网络尚不发达,他们主要靠打电话等传统方式来确定烈士身份。到2021年,济南开始为无名烈士寻亲,通过DNA鉴定、比对来实现,成功率较高,在全国范围内都走在前列。
“从2021年至今,我们一共实地寻访了约20次,为250名无名烈士找到姓名、找到亲人,仅2024年一年就为111位无名烈士确定了身份。”王磊说。
为烈士寻亲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寻找过程也十分艰辛。王磊表示,许多无名烈士牺牲时年龄很小,并没有直系亲属,一些烈士家庭只得将找寻亲人的责任交给子侄辈去完成。
讲好英烈故事,为更多的英烈点亮“回家的路”。王磊觉得,单位选派黄卫玮参加讲解大赛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奖本身,还通过这次大赛,凸显了为烈士寻亲的意义,呼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支持为烈士寻亲活动,进一步凸显崇尚英烈、关爱烈属的重要性,让英雄不再无名长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