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货的“爆单之路”:979个品牌靠“苏超”赚麻了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当前,长三角各地同舟奋楫、并肩破浪。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举行,长三角示范区开发者联盟迎来首家外企,金建高铁兰溪至建德段开始铺轨……
【焦点资讯】
1.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举行
8月21日,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示范区全链接大会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举办。现场,3个重点项目揭牌,分别是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虹桥)分中心、江苏省人工智能学院和食品柔性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大会还签约了9个重点项目,包括长三角跨省域高技能数字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示范区文旅惠民战略合作项目、长新公司与启迪控股战略合作项目等3个战略合作类项目和6个重点产业类项目。
2.沪苏浙联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8月21日召开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透露,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正联合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它将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一起,组成长三角算力枢纽,成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八大算力枢纽之一。据了解,目前9个算力中心组成示范区集群,包括上海的青浦云湖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上海)5G生态谷、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大美时代视听大数据产业园,江苏的吴江算力调度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云计算中心,浙江的阿里巴巴长三角智能计算基地、中国电信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和中国移动长三角(嘉善)智算中心。到2027年,整个示范区集群智能总规模预计不低于60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3.长三角示范区开发者联盟迎来首家外企
8月20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2025年度创始成员代表会议上,第六批14家单位加入开发者联盟。今年,联盟迎来首家外企——德国途易集团,欧洲最大的旅游集团,业务覆盖全球约180个目的地。该企业已经和联盟成员上海美帆签约,参与上海美帆国际帆船港二期项目,并推动德国基尔帆船周和示范区帆船周高能级赛事合作,将助力长三角航运和水上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8月,开发者联盟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2家单位发起,5年来共发展88家成员单位。
4.第四届长三角党史论坛举办
8月21日,第四届长三角党史论坛在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构建新时代长三角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经验和启示》资政研究阶段性成果,启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实践》课题联合研究。论坛上,沪苏浙皖党史部门负责人、党史专家作了工作交流,为进一步做好长三角党史工作、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5.2025年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工作会议召开
8月21日,2025年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工作会议在上海嘉定区召开。来自三省一市数据主管部门、相关省级部门、地市区及企业代表逾百人参会。自2024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汇聚三省一市数字智慧,在数据市场一体化、算力协同、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服务互通、数据标准共建等方面加快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
【产业科技】
1.《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公布
上海市经信委透露,《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8月19日正式公布。方案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约5家综合集成服务商,让希望借助AI焕新出发的制造业企业从“有想法”迈向“能实现”。
2.浙江成立三大百亿级基金集群
8月22日,以“聚势创新浙江共筑产业生态”为主题的产业投资生态建设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三大百亿级基金集群集中发布。据悉,三大基金集群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作为浙江唯一的省级国资运营平台,目前首批规模约150亿元的基金已进入协议签署和注册收官阶段。
3.江苏3家企业入选《财富》中国年度科技50强
8月21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江苏共有3家企业入围,分别是亨通集团、天合光能和盛虹控股集团。
4.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联盟在合肥成立
8月21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安徽省内外贸企业与物流业供需对接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安徽省、市有关单位和内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了现场推介、项目签约等活动。
5.江苏省首批三十三项新材料产品获认定
江苏省工信厅8月14日透露,2025年江苏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结果正式发布,共有33项新材料产品入选。这是江苏省首次开展此项认定工作,认定的33项新材料广泛服务于半导体、航空航天 南京奥体中心赛场内,“苏超”球员激战正酣;
赛场外,银杏里街区的桂花鸭摊位前香气四溢,
200多盒气调包装的盐水鸭、酱鸭转眼售罄……
这是今夏江苏“体育+消费”融合的鲜活一幕。
8月16日,省商务厅正式宣布“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品牌上线,首批979个涵盖老字号、制造精品、国货潮品的江苏品牌,借势“苏超”赛事的“泼天流量”,从赛场周边走向全国全球市场,为江苏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省委省政府“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的关键抓手,“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并非偶然之举。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已滚动梳理地方特色消费品,建立“苏品苏货”目录储备库,从金陵饭店的特色美食、波司登的羽绒服,到鸡鸣汤包、泸溪河糕点,再到红豆、雅鹿的服饰,979个品牌覆盖江苏制造精品、老字号、日用百货、餐饮美食、外贸优品等六大领域,堪称江苏“好物清单”的浓缩版。
“省市县将联动发力,帮这些品牌抢抓‘苏超’流量,撬动多元消费增量。”省商务厅运行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张劲松表示。
“苏超”的流量号召力,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数据。自5月10日开赛至8月6日,全省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 57.7亿元,同比增长28.4%,客流量同比增长28.7%——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的深度赋能。
全省商务系统推出“跟着苏超去购物”“跟着苏超品美食”“跟着苏超去体验”系列活动,让赛事热度直抵消费一线:
徐州组织20余家老字号、外贸优品企业设展,让消费者畅享“徐州制造”;
镇江在体育会展中心外展示眼镜、医疗健康等特色产品,扫码下单即可邮寄到家;
宿迁联动商户推出“餐饮8.8折”,
连云港打造“票根经济”平台,球迷凭赛事票根就能享景区、住宿专属优惠。
企业更是主动“蹭流量”,把“赛场热度”变成“品牌热度”。
7月5日“苏超”赛事当天,南京老字号桂花鸭电商团队直接在现场架起抖音直播间,“南京队进球送桂花鸭”“鸭腿10元/ 袋”“入会领10元券”的福利不断,当晚吸引超10万网友涌入,最高4300人同时在线;与此同时,门店部在奥体西门对面的银杏里街区设摊,200多盒盐水鸭、鸭棒骨迅速售罄。
7月19日傍晚6点,苏州综合健身馆西广场化身“万人观赛厅”,“时味苏州”专区上,老字号采芝斋的摊位前更是香气扑鼻,师傅们现场支起平底锅,热油滋滋作响,刚出锅的肉月饼冒着热气,队伍排了近10米长,其中三成订单来自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的球迷。
流量要“接住”,更要“留住”。为让“苏超”流量转化为“苏品苏货”的长期竞争力,省商务厅同步推出四大政策举措,构建“销全国、卖全球”的支撑体系——
在“走出去”方面,将依托进博会、消博会等平台,结合“苏新消费”四季活动,在重点城市举办“苏品苏货”推介会,推动品牌与头部平台、连锁超市合作;
内外贸一体化上,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畅通线上线下双渠道;
电商赋能层面,深化与头部平台合作,优化入驻流程、降低门槛,还将举办“苏品苏货直播节”,邀请知名主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线下则建立商业综合体与本地品牌的协同机制,优先支持“苏品苏货”品牌入驻,鼓励设专区、办展销会,发放消费券激活线下消费。
从体育赛事IP到消费品牌IP,“苏超”正在改写江苏消费的叙事方式。当“为球而来”的体育迷变身消费参与者,当979个“苏品苏货”品牌借助赛事流量打开新市场,“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不仅装满了江苏好物,更装着江苏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接下来,随着“苏超嘉年华”1800余场促消费活动的推进,以及“一市一主题”城市品牌矩阵的构建,江苏制造与新型消费的融合将更加深入,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