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传承抗战精神 重庆历史学界发布抗战研究重大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5-09-04 20:30:50

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海外文献译编》、编著《新华日报与统一战线》《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史料与研究丛书》、修复电影《苦干》、公映动画电影《火凤重天》……9月3日,一系列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抗战史研究成果集中亮相——重庆历史学界抗日战争研究重大学术成果发布交流活动在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举行,来自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见证重庆在抗战史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多项重大成果发布 抗战研究实现新突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历史学家,我们不能空谈,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用史实发言、让历史说话,把研究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再上新台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说。

秉持这样的理念,活动中,重庆史研究会和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具体包括:

完成了周勇主编的重大成果《中国抗战大后方海外文献译编》,今年第一批选题共7本书将全部出版,涵盖《美国藏抗战大后方经济金融档案史料汇编》(吴景平、刘志英组织译编)、《抗战时期中国战区统帅部档案史料译编——以史迪威为中心》(吴景平、刘志英组织译编)、《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画卷——美国奥斯卡电影纪录片〈苦干〉史料译编选》(周勇等译编)、《荷兰盟友的中国重庆岁月:他们的生活与时代(1938—1946)》(张克雷编著;周昌文等译著)等。

出版了周勇著的《历史学视野中的红岩精神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学视域中的红岩精神”这个研究命题。

修复了电影《苦干》(2.0版),两个月前于美国奥斯卡博物馆放映,被赞誉为“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践,更是中美通过文化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文明互鉴的生动例证”。

拍摄了电视纪录片《〈苦干〉归来》,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播出。历经8年拍摄的动画电影《火凤重天》也将全球公映。

此外,周勇还介绍,团队已完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其经验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实现了重庆市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抗战史研究零的突破;常设性高水平学术平台“大后方论坛”今年将迎来第十届,届时将在重庆举办;蔡斐编著的《新华日报与统一战线》、潘洵主编的《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史料与研究丛书》即将出版,新作《抗战大后方研究和建设》也已全面启动,一系列成果正为抗战史研究筑牢学术根基。

更多项目持续推进 抗战记忆走向大众

此外,还有一批重大成果即将落地。

活动中,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图书馆原副馆长王志昆介绍,目前,《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已编纂完成,最终完成了300册。接下来,该项目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全部300册全文OCR识别与双层PDF制作,建成“英国驻华大使馆抗战档案数据库(中英双语版)”,值得一提的是,未来还将开发面向中小学及公众的数字故事、微纪录片和VR场景,让尘封的档案走进课堂、走进街巷,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

由重庆三峡博物馆馆员刘婧雨主编的《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史料译编》一书备受关注。该书系统搜集、整理并翻译了1937-1945年美国《生活》《亚洲》杂志、《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对中国抗战的报道,多数内容聚焦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从西方视角全景记录了战时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情况,为还原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关键史料。该书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出版。

学者共话历史意义 抗战精神启迪未来

活动中,除了成果发布,与会专家学者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守广教授以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为引,回顾了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的百年历史变迁,着重阐述了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重要地位。他指出,重庆在日军大轰炸中坚守不屈,人口从三四十万增长至一百二十万,现代工业跻身全国前六,实现了从区域性城市到国际性大都会的“凤凰涅槃”,其“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正是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而纪录片《苦干》则为后人直击抗战时期的重庆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视角。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洪富忠教授聚焦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战时期的作用,深入剖析了南方局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形象建构的重要贡献。他强调,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国统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了解有限,南方局以周恩来“三勤”“三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公开层面的积极作为,有效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指出当前相关研究需加强历史学支撑,以更丰富的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晓东提出以伟大抗战精神推动重庆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的方向。他建议,重庆学术界应秉持“持久战”理念,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线,深入挖掘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抗战精神特质,将抗战历史研究与宣传推广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讲好重庆抗战故事,为强国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