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数字技术?它可以是一个小程序,足不出户就能线上通办业务;也可以是一块调度大屏,在台风来临时呈现数据以供决策。细微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数据共享、24小时在线的人工智能,庞大至交通堵塞时自动调节的信号灯、上下班高峰期时对地铁人流的监控,都是智慧城市的技术底色。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作为构筑未来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其中,广州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公共数据运营、智慧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落实了多项措施。9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智慧城市大会中国&区域颁奖典礼上,广州获得2025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最高荣誉“城市大奖”和“能源与环境大奖”。
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创造一个有人情味的智慧城市?广州正在书写着它的故事。
破解“数据沉睡”难题
激活数字经济“源头活水”
据悉,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智慧化发展主题展会。大会在中国设立“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奖项,“城市大奖”每年只能有一座城市获得,是本次大会设立的最高荣誉。
此次中国及亚洲区域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2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个城市代表团参会。广州在大会期间开设城市展厅,展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州数科集团、广州城投集团、华为公司以及南方电网等企业进行现场宣介。
谈及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亮点,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广州正在加快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
其中,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发展的核心引擎,其管理和运营尤为重要。广州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过程中,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出台全国首份城市级公共数据运营服务收费标准,充分挖掘数据潜力,破解“数据沉睡”难题。目前已有37个主体登记超260项公共数据资源。
另外,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国家创新发展试点的城市级试点,覆盖医疗、绿色低碳、金融等12大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医疗领域的数据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脑疾病监测数据集”,已支撑脑机接口技术转化。
马上办、就近办、自助办
智慧政务“全龄友好”
在政务服务领域,广州依托“穗好办”政务服务总门户,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数据共享、标准统一。
走进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迎面见到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服务岛台,工作人员在此为市民查询预约号码,并指引其至办事窗口前等待。这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集成服务事项已超2000个,与传统的政务中心不同,大量智能技术在这里被纳入服务逻辑。
人工服务岛台左右两侧设置了自助服务机,提供房产、公安、驾照、社保、税务等“24小时不打烊”的查询和服务办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在此启用了“智方便”登记服务站点、“澳政易”自助服务机,减少市民跨境办事的麻烦。大厅的右侧,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底座的“慧办小精灵”已对接超10万条政府数据,正安静地等待着提问。
截至2025年7月,广州布设的5789台自助终端机可实现办理全省710项服务事项。与“穗好办”App一起,这些“安家”在服务中心的智能设备为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自助办”提供了基础设施。
移步到大厅三楼,“云窗口”同样是智能服务逻辑的重要一环。通过5G、远程视频等技术,市民可以连线本市其他区乃至其他省的坐席人员,在其一对一指导下办事,实现业务跨层级、跨区域办理,进一步减少市民跑腿次数。
目前,广州已开设“云窗口”302个,纳入可办事项44903个,另有覆盖15省39市14529个“跨域通办”事项,全国累计服务群众超16万次。
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邢诒海接受采访表示,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起一套数据实时共享与交叉核验的流程,打通信息“孤岛”,使智能审批环节更精准、透明,显著缩短办理时限。
破除数据“壁垒”
智慧城市拥有敏捷“大脑”
和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相比,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似乎更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大脑”,运行中心可实现对城市运行体征和事件的监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
位于运行中心内的指挥调度大厅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设有123平方米的LED大屏。大屏上,交通、安全、气象、水务等多组数据正交替闪动。据悉,该中心已对接业务系统100多个,汇聚数据超150亿条、高清视频50多万路,形成城市体征数据项3000多个。
以广东多发的台风灾害为例,调度大屏依托气象行业数据、图像、视频等资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预警。智慧水务功能则可以动态监测河道、水库、易涝风险点,实时回传水位数据及现场画面。
极端天气下的交通问题也受人关注。调度大屏构建全市交通运行态势“一张图”,动态监测并全方位展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及公共交通运行状况,为运力调度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撑。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数字城市处副处长段飞介绍,广州“城市大脑”不仅能够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的特色,将“指标碎片拼图”整合为“全景城市画像”,并且借助区块链等技术提供数据流通与共享服务,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提供支撑。
如果把智慧城市比作生命体,那么数字基础设施应为基础骨架、数据要素为神经脉络、城市大脑为核心中枢,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需求为活力细胞。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如何破解治理难题、保持生命体的健康,即为构筑智慧城市的关键。
未来,广州将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和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场景丰富等优势,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合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慧诗
通讯员 穗政数宣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