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台视窗 > 陕西新闻

一场跨越72年的战友重逢——陕西志愿者助抗美援朝老兵圆梦北京

发布时间:2025-09-10 16:35:47

  “这一路我真是高兴。现在真的很幸福,感觉我还能多活几年……”8月11日,在北京北站,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赵连北握着志愿者许笛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动容的一幕源于一场精心安排的“圆梦之旅”。

  近年来,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策划组织“圆梦老兵微心愿”行动,具体由雁塔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志愿服务队关爱老兵分队实施。

  许笛是关爱老兵分队队长。家住内蒙古的赵连北老人是抗美援朝老兵。得知赵连北有想去北京看一看的心愿后,许笛和多名志愿者便开始精心筹备,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

  8月6日深夜,许笛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登上了开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列车。他此行目的是接上赵连北,并一路护送他前往北京。“我想给赵连北爷爷一个惊喜,邀请同为志愿军第68军的老战友一起来北京相聚。”许笛说,他联系了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杨培善的孙子杨杰,邀请他们从山东邹城来北京。

  8月7日15时47分,北京北站,两位身着志愿军军装、佩戴勋章的白发老人,颤抖着伸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赵连北老人抚摸着杨培善胸前那枚象征着共同荣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两位老兵的泪水滚滚而下。

  时间回到1953年7月,金城战役。

  赵连北所在的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1营3连,经过4天4夜的鏖战,连队干部伤亡殆尽。危急关头,赵连北挺身而出,迅速调整指挥,最终和战友们夺回丢失的阵地,并荣立二等功。在战斗中,他不幸被炮弹炸伤,左眼球因伤势过重被摘除。

  杨培善同样在金城战役中历经生死。他曾冒着敌机轰炸运送弹药,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严寒中,靠嚼辣椒抵御寒冷。所在连队执行穿插任务,最终仅10余人幸存。

  时隔72载,两位老人用手比画着当年的作战地形,回忆着战斗的细节。杨培善看着赵连北,声音哽咽:“俺是幸运的,你却把半条命留在了战场上……”

  在京期间,许笛全程悉心陪伴照顾两位老兵,带他们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红色之旅。8月8日上午,他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在天安门广场上,两位老兵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举起颤巍巍的胳膊,敬了标准的军礼。当日下午,他们又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次日,一行人前往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历史,告慰英烈。

  考虑到赵连北老人的眼部旧伤,许笛特地联系了2名来自宝鸡市的志愿者预约挂号,陪老人前往北京同仁医院进行细致的眼部检查。

  这次相聚,既是两位老兵的圆梦之旅,也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温,对英雄的致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许笛说,2013年起,他就开始奔走全国各地,关爱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等参战老兵和伤残老兵,通过物资帮扶、精神慰藉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崇。

  “关爱老兵,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根脉。我会一直把这份关爱延续下去,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关爱老兵的行列。”9月5日,许笛说。(群众新闻记者 刘芊羽)

  来源:群众新闻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