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大宁县太古镇——窑洞养羊富乡亲

发布时间:2025-09-10 17:28:05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8月28日,走进临汾市大宁县太古镇岭上村,一孔孔砖砌窑洞前洁白的羊群悠闲吃草。村头羊圈旁,给羊添草料的村民马宝新满脸笑容:“以前这土窑塌了之后就闲置着,去年县上投资改造成新羊圈,养了120多只‘黄河滩羊’。真没想到,这破窑洞还能‘生金’!”

  岭上村共5个自然村,73户179人,耕地1600余亩。近年来,村“两委”因地制宜、化“废”为宝,积极引导农民将废弃窑洞改造为圈养场,专门养殖“黄河滩羊”。冬暖夏凉的窑洞为滩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环境,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岭上村地处黄河岸边,光照充足、水草丰美,出栏的羊肉品质优良。村内废弃土窑洞数量多、分布集中,具备发展规模化圈舍养羊的优势。大宁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落实资金,太古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动员。为让村民了解圈养优势,太古镇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开展专题培训,讲解国家扶持政策和养殖技术。村民们纷纷认可“种草养羊省事又赚钱”,有18户改造废旧窑洞发展圈舍养羊,在新的庭院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

  2024年,太古镇政府统一规划,投资619万元砖砌土窑洞259孔,为每家养殖户提供价值上千元的巨菌草种子、黑小麦种子和复合肥等物资,配备割草机、蓄水桶和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全面激发了村民养羊的积极性。

  “利用土窑洞圈养‘黄河滩羊’,县里有政策,镇里给支持,我们村干部当然要挑起担子。这种模式节约土地、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岭上村党支部书记王蒲说。

  村民冯文亮是第一批示范户,政府帮他改造3孔窑洞,他自投5万余元购买种羊。“窑洞夏凉冬暖,特别适合羊的生长,只要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当年就能见效。”冯文亮脸上洋溢着喜悦。目前,村里正在探索羊肉塑封包装、精细销售,并在窑洞民宿经营“农家乐”饭店。同时计划组建羊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销售,带动全镇发展土窑洞圈舍养羊产业。

  “以前放羊,辛苦一年除去成本剩不下多少钱。现在圈舍养羊7个月就能出栏,今年能出60多只!羊肉口感好,销路不愁,去年光卖羊、羊毛和羊绒还多挣了四五万元!”养羊户马瑞富蹲在羊圈前算起了“增收账”。圈舍养的羊不掉膘、长势匀,出肉率高,羊毛、羊绒也成了“香饽饽”。今年马瑞富单卖羊毛就收入1.9万元,比以前多赚3000多元。如今毛绒收入就能抵成本,卖羊肉几乎是纯利润。

  圈养省时省力,以前全天跟着羊群跑,怕羊丢、怕羊受伤、怕羊吃不饱,累得直不起腰;现在定时添草、定期防疫,不用再“围着羊群转”。村民们腾出了时间种庄稼或打零工,一份养殖产业带来两份收入,日子更有奔头。

  目前,岭上村养羊大户存栏200多只,总存栏量超1000只,去年总收入达15万元,今年预计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太古镇党委、政府和岭上村统一规划改造场地,提供技术指导,积极联系陕西、广州等地商家拓宽销路。推广不到一年,养羊户同比增收20%,其他村新增养羊户27户,改造废旧窑洞57孔。预计年底全镇圈舍养羊规模将突破2.3万只,实现这一特色养殖模式从点到面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产业壮大和农民增收。

  夜色渐浓,土窑洞里的灯光温暖明亮。养羊户们给羊群添足夜草,互相招呼着往家走,身后的黄河涛声,仿佛在应和着黄土高原上的新希望,岭上村的土窑洞里,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尚晨 侯耀强 张丽荣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