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开好“院落会” 办好民生事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开好‘院落会’,就是要面对面给群众解决问题……”9月8日晚,在岚皋县民主镇枣树村的一处农家院落,民主镇党委书记潘学武主持召开“院落会”,与围坐在一起的30余名村民就相关事件进行讨论。
2024年5月起,岚皋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倾听民声、收集民意,通过召开“院落会”推动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党群同心同向,创新构建了“会—汇—惠”三级进阶模式,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院里开会反映问题
因为群众白天忙农活,晚上才有空,加上居住分散,传统开会方式的覆盖面有限,2024年3月,孟石岭镇尝试在晚间召开“院落会”,及时收集民情民意。
2024年仲夏,孟石岭镇前进村村民在“院落会”上集中反映了院落路不通、村道无路灯、香椿滞销3件事。孟石岭镇党委迅速将责任落实到人。
3个月内,260米院落路加宽硬化完成,35盏路灯安装到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直播助农帮群众售出香椿1500多公斤。
孟石岭镇以“院落会”形式践行“四下基层”,使得群众满意度跃居安康市前列。这一做法很快得到县委重视并推广。岚皋县委要求全体县级领导干部定期到包联镇召开“院落会”,各镇、各部门党组织每月进村宣讲政策、倾听民意、解决诉求。
在滔河镇车坪村,有些群众家的入户水管被杂物堵住,导致不通水。在“院落会”上,干部群众一起商议解决方案。方案议定后,县委组织部派驻车坪村第一书记许鹏带领党员攻坚小组合力攻坚,疏通了管道,最终帮群众恢复了正常用水。
“党员干部带头,老百姓跟着干,‘院落会’就是党群连心桥。”许鹏深有感触。
孟石岭镇田坝村村民徐国文说:“过去是群众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找群众。我们说话有人听,诉求有人管。”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独唱”为群众“合唱”。据统计,2024年以来,岚皋县通过“院落会”累计收集意见1000余条,信访量下降37%,矛盾纠纷化解率99.8%。
汇聚资源解决问题
佐龙镇杜坝村一组的村道一遇到雨雪天气就泥泞不堪。村民在“院落会”上反映问题后,村上因为资源有限难以解决。
针对村级组织有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佐龙镇党委书记毕双平说:“把民意收集上来后,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于是,“院落会”进阶为“资源聚合器”,驱动各级相关党组织汇聚多方力量协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佐龙镇争取到县交通运输局2025年第二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计划资金45万元,用于杜坝村水毁路修复,目前工程已启动。
2024年5月,在石门镇大河村的“院落会”上,村民反映村集体经济薄弱、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在各级党组织协调推动下,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协同发力,建成“大河之尚”民宿集群,流转80亩土地发展水稻种植、冷水鱼养殖。当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便超过53万元。
岚皋县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党员、能人、辖区单位主体作用,整合资金、技术资源,并建立村情民意、矛盾纠纷、民生实事“三本台账”,实行清单管理,确保问题闭环解决。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破解疑难问题800余个,落地产业项目115个,形成了强大的乡村治理合力。
民生实事惠及群众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落脚于群众的获得感。“院落会”以群众满意度为“检验标尺”,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成果,实现普惠于民。
针对“院落会”上收集的教育、医疗等民生诉求,岚皋县各级部门联动落实,引进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组建教共体、医共体、文共体优化公共服务,聚焦“一老一小”实施“三类儿童·灿烂童年”行动和医疗救助“四网共建”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结合“院落会”上收集的文化旅游建议,岚皋县借力“村BA”热潮打造“梦见蓬莱”“客路故乡”“高峰逸境”等民宿集群,升级魔芋、茶叶、鲟鱼产业,带动全县13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均突破10万元,岚皋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硒业兴县、开放活县”战略有了强力支撑。
“院落会”还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平台。依托“院落会”,岚皋县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活动1200余场,有效遏制了“人情风”;新增“和美庭院”652个,孝悌、勤俭、诚信、好客的“四美民风”蔚然成风。
从听民意到聚合力再到惠民生,岚皋县通过“院落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通过‘小院落’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风气好了,人心聚拢了,党的执政根基更牢固了。”岚皋县委书记魏小林说,“院落会”的“三级进阶”模式为山区县域治理注入了新活力。(群众新闻记者 郑斐 通讯员 王兴波 杨富琨)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