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头脑风暴”
初秋时节,商标品牌领域的目光聚焦太原。9月7日,在太原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平行会议矩阵中,“品牌保护及商标维权案例实务创新分享”专题会议拉开帷幕。
此次会议以“品牌保护”为锚、“实务创新”为径,搭建起政府监管、司法审判、高校研究、企业实践与平台服务的跨界桥梁,让前沿政策、经典案例与实战经验在山西深度交融,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头脑风暴”正激荡出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磅礴新动能。
执法护航:同等保护下的市场“公平哨”
“不论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侵权必究,保护无差——这是山西给所有市场主体的‘定心丸’。”会议现场,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处处长耿志军认为,“‘同等保护’不是口号,是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护平等的四维落地。”
“同等保护”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基石,也是法治化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围绕“同等保护”理念,对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时,不论侵权人身份、背景如何,均依法予以查处,对权利人的救济一视同仁。“多年的执法经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实行‘同等保护’,不仅是履行国际承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需要,更是激发内生活力、保护本土创新、培育壮大民族品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我们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耿志军说。
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商标侵权、违规使用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案件2327起,罚没款3747.92万元。特别是忻州市、阳泉市及晋城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等案件,先后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大案要案和全国典型案例。
会议现场,红牛等多家公司法务代表深有感触:“山西的执法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信心。”
数字防线:AI时代的品牌保护“新战场”
“当AI能一键生成仿冒商标、克隆品牌官网时,我们的防护网该扎向哪里?”“.网址”注册管理机构总经理惠祥龙的提问让会场瞬间安静。
他指尖轻点屏幕,一张“数字品牌漏洞图谱”赫然显现:注册政策偏差导致的“域名抢注”、法律依据模糊引发的“维权困境”、企业管理缺失留下的“监管盲区”,三大痛点被红色箭头重点标注。
“答案藏在中文域名里。”惠祥龙举起手机展示某知名白酒企业的“.网址”域名注册案例:“它既能凭《商标法》‘在先权利’维权,又能以‘第二含义’强化品牌辨识度,更能形成证据链防御‘商标撤三’。”
从商标到数字品牌,中文网址是顺理成章的延伸。更关键的是,它已成为AI搜索的核心排序指标,能精准补上数字品牌保护的漏洞。如今,企业纷纷将中文网址前置保护纳入品牌战略,紧跟数字化趋势,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协同防护,使其成为守护品牌的关键利器。
淘天集团业务风控部知识产权战略合作经理徐阳表示:“我们刚上线的AI假图识别系统,已协助查处1.2万起电商侵权案,与中文域名联动后,线上线下防护实现了‘无缝衔接’。”
腾讯集团高级法律顾问陈淑茹的分享更接地气:“微信品牌维权平台98%的线索来自用户举报,96%被处罚的个人账号也基于此,平台还通过关键词搜索、未处理线索提醒等功能,大大提升品牌方维权效率。”
生态协同:破局“单打独斗”的“联盟墙”
“30年前,许书标先生在海南生产出第一罐红牛;30年后,我们用‘零容忍、立体防、全面宣’守住了这份品牌初心。”天丝集团(红牛)法务经理余沨娓娓道来红牛品牌的维权故事,“‘红牛商标权属案’曾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没有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支持、法院的公正裁决,就没有品牌的今天。”
北京腾宇律师事务所涉外部主任徐蔚华在谈及“商标确权中的保护”时警示:“2006年,‘王致和’德国商标被抢注后,通过著作权与不正当竞争维权于2009年胜诉;2025年,‘瑞幸咖啡’针对泰国假冒‘鹿头logo’的诉讼已开庭。两个案子都印证了一点:企业需善用司法武器,做好商标注册后的风险防范与全流程保护。”
从行政支持、司法裁决到企业实践、律所护航,再叠加AI与公证科技的创新助力,多方力量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商标品牌保护从“分散发力”迈向“生态共治”。未来,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技术的持续创新,中国商标品牌事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郝薇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