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昌与台湾 > 南昌要闻

南昌公共场所已配置675台AED 掌握急救技能 守护生命每一刻

发布时间:2025-09-12 15:07:54

  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异物窒息、心搏骤停等急症突发时,海姆立克法可快速清气道,“救命神器”更是心搏骤停抢救的关键。为帮市民掌握两类急症实用急救技能、了解身边AED配置,记者邀请南昌市红十字雄鹰救援队讲师胡磊,详解急救手段,并梳理南昌AED布局等保障举措。

  学会使用AED关键时刻能救命

  “异物窒息与心搏骤停是日常易突发的致命险情,掌握对应急救技能至关重要。”胡磊在演示时强调,异物窒息多发于进食或儿童玩耍时,几分钟内便可能致命,海姆立克法是应对的“救命招”,操作需按施救对象年龄调整。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心搏骤停急救的重要辅助工具,其操作方法也需同步了解。

  成人或意识清醒儿童窒息时,施救者站其背后,双脚与肩同宽、微屈膝,引导患者前倾低头张嘴;无支撑力者可坐于施救者弓起的大腿上。随后双臂环腹,一手握拳顶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另一手抓握握拳手,用腰腹力量每秒1次向内向上冲击腹部,连续5~10次观察,未排出则重复,借气流冲开异物。1岁以下婴儿需“拍背压胸”:将婴儿面朝下靠在施救者前臂,手托下颌固定头部(头低于躯干),掌根拍其背部两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异物未排出则翻转面朝上,用食指和中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横指处轻压5次(深度3~4厘米),重复循环至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场。

  胡磊指出,心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4~6分钟,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此时心肺复苏需争分夺秒,AED则能大幅提升抢救成功率。发现有人倒地,10秒内通过拍打呼喊、观察胸廓起伏、感受气流判断意识呼吸,要立即拨打120并取AED,同时启动心肺复苏:将患者仰卧硬地,施救者跪坐一侧,双手掌根重叠按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每按压30次行2次人工呼吸(成人儿童口对口、婴儿口对口鼻)。

  演示AED时,胡磊强调操作简单,全程跟提示音即可:打开电源后,按指引贴电极片(右锁骨下方、左乳头外侧,避开伤口毛发金属);“分析心律”时所有人远离患者;提示除颤则待充电后按按钮。无论是否除颤,结束后都要继续心肺复苏,每2分钟暂停等AED再次分析,直至急救人员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他呼吁市民主动学急救,记牢练熟。

  今年将推进AED覆盖地铁全线站点

  作为应对心搏骤停的“救命神器”,AED在南昌的布局备受市民关注。南昌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梁璐介绍,近年南昌红十字系统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模式,已在全市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投放675台AED,广泛覆盖高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其中地铁1、3号线及1-4号线中转站实现全覆盖,今年还将推进AED覆盖地铁全线站点;景区、商超、学校、社区及部分市民服务中心也有投放,有效提升社会急救能力。

  在急救服务创新上,南昌市红十字会聚焦“及时响应”发力。梁璐表示,一方面推出“洪城急救侠”项目,在爱心市民车辆投放移动AED,打造“移动救护站”,为心搏骤停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另一方面联合市公安局打造“洪城急救警”品牌,向基层派出所警车投放110台AED及急救包、灭火器、救生圈等设备,确保警车出警时能第一时间救护,并培育36名公安干警为应急救护师资,计划三年分批培训全市民辅警,推动其“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AED查询,梁璐提到,江西省红十字会已开发专门AED地图,市民可通过公共场所AED一体机小程序或登录AED地图实时查询。她还分享案例:此前南昌西站一名乘客突发心脏病,红十字救护员与现场工作人员用AED实施救助,成功挽回其生命。

  此外,南昌市红十字会还开展“红心公益课堂”,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培训”模式每月开放免费培训,群众可学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技能,考核通过获电子证书;研发“VR+应急救护”系统、开设“亲子课堂”,累计开展83场培训,覆盖救护员3415人、普及超7500人次。(洪观新闻记者 万清云)

  来源:南昌新闻网

  稿件由南昌市台办提供


南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