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抓发展 | 285天的“极限挑战” 重工大南川校区正式建成投用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9月12日,中冶建工承建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川校区建设项目(一期)(以下简称“重工大南川校区项目”)正式建成投用,迎来首批新生。
重工大南川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西城街道景城大道8号,坐落于永隆山脚、凤嘴江畔。项目总占地面积1100多亩,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进行建设,预计在校生规模12000人。其中一期占地790多亩,重点包括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地下车库等。
面对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需精装修交付的庞大工程,常规工期需1年以上,但中冶建工团队却仅用285天便完成这项任务。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开工后,迅速完成人员就位、设备进场、场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以工期策划为抓手,针对里程碑节点采取“作战图”上墙的方式进行“打卡”;通过科学调整作业时长,采用昼夜施工、多班组交叉作业等方式在关键环节实行“三班倒”,加班加点抢进度。
“我们实现了14天完成4500平方米民工生活区板房搭建,7天完成办公区搭建达到办公条件,3个月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4个月项目装饰装修完成,9个月项目竣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设高峰期现场作业人员近1800人、设备近560台。
在此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运用BIM等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项目建设。比如针对地下管线繁杂、永临道路实施等问题,项目团队与设计院深化对接,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全流程,通过设计优化、施工措施优化等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质量风险、提高工程品质。
针对异型结构和多曲线多曲率内外装饰施工复杂等难题,项目通过BIM技术策划和分析,对异形结构地面和楼梯间等部位的装饰做法进行建模分析,在保证整体效果美观的同时,实现了异形结构施工和装饰方法的新突破,降低材料损耗量。
项目还构建以轻筑云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工地生态,实现施工全周期的可视化、数据化、精准化管理,全场地延时摄像与360度全景实时监测织就立体监控网络,结合网格化安全责任分区管理,塔机防碰撞系统等智能应用实现设备运行风险自动预警与防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同时,项目全面推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在施工全过程中坚持强制性做法和样板交底,坚持创优细部做法培训,严格落实“三检制”和旁站制度,严格过程实测实量管理以及工序交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随着重工大南川校区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南川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该校园全部建成后将为超过一万两千名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生活环境,有力提升学校硬件实力、知名度和招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