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79岁的刘师傅,最近30多年因为肠疝气病情复杂,四次出现肠坏死、肠穿孔,四次开腹切肠、接肠。上周,刘师傅再次发生肠疝气,腹痛难耐,就诊于武汉市肺科医院。面对腹腔内因多次手术遗留下的大量感染,腹腔感染救治专家也感觉无处下刀。经过权衡利弊,专家决定直接给大肠“放假”,这一妙招轻松化解了患者的救治困境,也为日后更完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目前,刘师傅术后康复良好。专家提醒,疝气手术治疗需彻底,否则频繁发作后患无穷。
上周四,刘师傅腹痛9小时,从外院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盛健检查后发现,其左侧腹股沟有3厘米大小的疝气包块,结合以往病史,得知自1994年出现肠疝气后至今,刘师傅已经因此在多家医院接受了4次开腹切肠、肠吻合(接肠)手术。综合多方面情况,胸外科决定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进入刘师傅下腹部进行探查后,盛健发现,腹腔内存在广泛的炎性粘连以及大量黄色浑浊脓液。前几次手术切除、以及进行肠吻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因为此次疝气发作,而突破腹腔壁腹膜凸起的一段大肠(乙状结肠),因长时间卡住,已经出现发黑、坏死的情况,并可见肠穿孔和内容物溢出。常规情况下,这一段需要切除,并行肠吻合术。另外,患者回盲部,即大肠和小肠交接的一段,也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和肠扩张病态。这一段也需要切除,并进行肠吻合术。
腹腔探查结束,盛健与助手吴水碧进行了综合研判:如果患者没有既往肠疝手术史,那么正常情况下,可以将乙状结肠和回盲部的病变肠道切除,并进行肠吻合术。然而,眼前的这位患者已经79岁高龄,且经历了4次肠道切除、吻合手术,他的腹腔及肠道的广泛性的炎症,已让医生无处下刀,按照常规操作,进行肠吻合术,并发症风险极高。另外,回盲部行肠吻合术,还要考虑到保持肠道蠕动的动力问题,必须保留不少于15厘米的回盲部,显然眼下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专家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家属,并迅速形成新的方案:将两段病变肠道切除,但暂不进行肠吻合术,这样大肠就完全脱离了与肠道系统的连接,仅仅保留正常的血供,这相当于给大肠“放假”了。而患者的排便问题,则通过远端回肠袢式结肠造口术,制造一个连通体外的排便通道解决。
这样,手术经过乙状结肠切除术、远端部分回肠切除术、远端回肠袢式结肠造口术、左侧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及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几个步骤后顺利完成。
术后,刘师傅恢复良好。主刀医师盛健表示,下一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还可以择机让大肠“返岗”,届时,刘师傅就可以摆脱外挂粪袋的烦恼,实现彻底康复。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