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比赛!“创业江苏”:让每个创业“种子”都能找到成长沃土
9月23日至24日,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将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作为江苏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年度盛事,这场大赛不仅是创业者角逐比拼的舞台,更是江苏展示创新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窗口。赛事有哪些核心亮点?又将如何为创业“种子”浇灌成长养分?我们提前解码。
看点一:“千军万马”竞巅峰,优中选优显真章
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本届大赛点燃了江苏乃至全国创业者的热情,共吸引5905个创业团队与企业报名参赛。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创业者对江苏优质创新生态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科技创业未来的无限憧憬。
赛事选拔遵循“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全省13个地方赛区的初筛与比拼,526个项目突出重围晋级省行业赛;再经多轮严苛评审,最终60个兼具技术硬实力与市场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站上总决赛的舞台,角逐本届大赛一、二、三等奖。
从“5905”到“526”再到“60”,一组数据清晰勾勒出“创业江苏”赛事的选拔路径。每一轮比拼,都意味着项目在创新性、商业模式、市场前景与团队能力等维度经历“压力测试”;每一次晋级,都是创业者用实力证明自身韧性的过程。因此,总决赛的比拼将更具悬念与看点。
看点二:锚定前沿赛道,澎湃新质生产力动能
“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始终紧扣国家战略方向与产业升级需求。本届大赛精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五大前沿领域。
省行业赛数据已提前释放创新热度:115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印证江苏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坚实步伐;11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与108个生物医药项目同台竞技,展现江苏在数字经济与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102个新材料项目、90个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项目集中亮相,凸显江苏在产业升级基石领域与绿色发展赛道的前瞻布局。
站上总决赛舞台的60个项目,更是从这些赛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带着突破性技术与创新构想,将在赛场之上碰撞思想、展示实力,为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看点三:知识产权筑壁垒,高精人才作引擎
创新创业比拼的是实打实的“硬核”实力。这其中,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是关键标尺,高精尖人才则是核心引擎。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本届大赛该领域参赛项目专利总数达693件,彰显其创新密度与技术壁垒;其他领域同样“量质齐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集中涌现,不仅是项目创新力的证明,更勾勒出江苏科创活力的全景图。
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本届大赛再度展现出强大的“人才磁吸效应”:生物医药领域核心团队中博士人数达185人,堪称“博士天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博士与硕士人才规模均超百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同样人才济济。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才的“国际化基因”——生物医药领域117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88人、新材料领域80人拥有留学经历,这些海归英才将国际视野、前沿技术与管理经验融入创业实践,成为江苏科创赛道加速突围的“关键力量”。
看点四:全链条赋能护航,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业平台
历经十三年深耕,“创业江苏”早已超越“比赛”的单一属性,成为集“选拔、培育、赋能”于一体的闭环生态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覆盖全周期、全维度的支持,真正实现“赛马场上选骏马,比赛途中配资源”。
在政策与资金支持上,大赛为优秀项目量身定制“红利包”:一、二等奖项目核心成员可申报省“双创计划”不占用地方名额;江苏银行为获奖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贷款授信;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则提供信用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定制化服务。此外,创业训练营、专家一对一辅导、成果展示对接等“增值服务”持续跟进,从技术优化到市场拓展,从团队搭建到资源对接,全方位助力项目落地成长、加速成熟。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大赛举办13年来,已有4000个参赛团队赛后落地江苏,带动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超880亿元;15%的往届获奖企业赛后成功上市或挂牌,40%的获奖企业赛后成长为独角兽、潜在独角兽或瞪羚企业,近70%获奖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
这场“不止是比赛”的科创盛会,终将成为江苏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时代重任的强劲引擎,让更多创业“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