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关系着我们能否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三季度以来,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传统产业“三化”融合、产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素质人才引育等七大主题,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密集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部署,全方位助力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强大支撑,是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也是开创广东发展新局面的优势所在、使命所在。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理应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走稳走实这条必由之路、光明大道,必须汇聚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合力推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省的大事,是关乎广东未来的要事。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7场专题会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要求的具体行动,又是落实省委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的推进举措,也是在省委领导下,人大、政府、社会锚定产业发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有效平台。7场会议分别聚焦不同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是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体现出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对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每一场会议都邀请多位国内经济学界、科技界顶尖学者,全国、省人大代表,头部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一道,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不断形成场内场外共话产业的火热场景,持续掀起共同推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澎湃热潮。
开会不是为开会而开会,而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在7场专题会议开会前,省人大常委会组织7个专题调研(专责)小组,围绕七个主题深入一线调研,全面了解各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全面摸清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底数”,找准找实卡点堵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项任务清单,专责推进、一跟到底。通过深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不仅为开好专题会议做足了准备,也为解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打好了基础。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强化法治供给,审议通过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审议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条例执法检查、“发挥侨智侨力,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等工作,积极推动全省206个人大代表产业联系点建设,努力打通助力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从会前调研,到开会研讨,再到强化法治供给,全方位助力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实打实的,效果正在显现。
七场专题会议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推动落实的新起点。“完善首台(套)等应用支持政策,让更多‘AI+机器人’企业放开手脚实战实操、走向市场、做大规模”“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共享化、智能化水平,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打造定制化、模块化、套餐式的涉企服务场景”“实行‘管家式’人才服务,让人才在广东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生活有甜头”……七场专题会议激荡各方智慧,凝聚广泛共识,众多“金点子”亟待落地见效。广大专家学者要继续发挥“智囊团”作用,以更开放的视野深化研究,在破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瓶颈上提出更多前瞻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广大企业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聚焦主业精耕细作,自主创新更多前沿技术和核心产品,扎根岭南这片沃土辛勤耕耘、收获未来。广大人大代表要继续发挥“连心桥”作用,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民意、了解企业诉求,及时把企业期盼、群众诉求转化为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解决产业共性问题。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全省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