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重庆已上线5个产业大脑建成15个未来农场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冯珊)重庆“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水平。重庆在农业数字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9月19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周松回答了记者提问。
面对数字重庆建设的重大机遇,“三农”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特别丰富,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前景特别广阔。周松介绍,近年来,重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数字三农”建设。
夯实一个“三农”数据底座。聚焦农业农村核心业务,构建农业领域“产业+行业+企业”三级数据仓,推动农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前,已经归集数据资源292类、数据项4430个、数据4.08亿条,初步形成农地“一张图”、农事“一张网”、农信“一本账”、农品“一码通”的“三农”数字基础,从而夯实了农业领域数字要素支撑能力,解决了过去数据标准不统一、贯通难、赋能应用少的问题。
探索一种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聚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四侧四链”高效协同为基本逻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耦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目前全市已上线生猪、脆李、柑橘、柠檬、肉兔等5个产业大脑,建成未来农场15个、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310个。在此基础上,推进AI智能体开发,建成农业领域AI模型154个。比如最近上线应用的“脆李产业大脑”,已经覆盖脆李种植面积25万亩,上线种植主体3885个、经销商181家、供应链企业15家,通过生产和管理方式变革,为生产主体提供产业、技术、金融等相关服务,2024年脆李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增加3亿元以上,脆李亩产平均增收2000元,带动6万户果农增收致富。同时,通过脆李AI大模型构建风险预警机制,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减少4.8万亩。
开发一批“数智三农”应用场景。按照多跨协同、实战实效的思路,开发“长江治渔”“渝农快票”“渝悦防贫”“渝农牧”“巴渝良田”等数字化应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高效治理。比如我们开发的“长江治渔”应用,通过“AI+物联感知”,实现常见涉渔事件自动预警固证,事件平均处置时长从过去的24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闭环办结率从74.5%提升至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