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安全 这场发布会现场回应网友关切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冯珊)针对市面上销售的“有机”“绿色”等标识繁多的农产品,重庆如何做好相关标识认证等工作,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9月19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举行,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周松围绕网友关注的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大家都耳熟能详,也特别关注。如何辨别真伪,让大家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从农产品的认证到监管,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周松介绍,在标志的获取环节上,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来。生产过程能不能使用化肥农药、包装怎么印制,都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必须先“答卷”,“达标”以后才能拿到相应标志。
绿色食品允许限量使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规定的投入品,企业需通过材料审核、现场检查、产品检测的三重“考试”,达标后才能获证。有机农产品必须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需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种植,认证过程需追溯土壤、水源等环境指标,确保“从田间到餐桌”无污染。
在标志的使用环节,规定绿色食品认证有效期只有3年时间,期间每年都要开展年检,重点是检查投入品使用、标志规范使用等,并随机抽检产品质量;到期前企业要提交认证申请,没有通过就会取消相应的标志使用权。有机农产品认证有效期只有1年,到期后必须重新认证,且日常监管中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投入品”“超范围用标”等问题,杜绝一证终身使用。平时,还会组织一些大型的商超,检查货架上的“绿色食品”,有没有过期用标、超范围用标,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标志的监管问题上,为了防止“重认证,轻管护”的问题,在认证受理时就严格审核企业资质、生产流程,对土壤、水质等环境指标要组织第三方检测,没有达标的企业要“一票否决”,杜绝“浑水摸鱼”。拿到标志后,每年对获证企业开展至少1次现场检查,对乱用标志、产品不合格企业,轻则限期整改,重则撤销证书并纳入“黑名单”。
周松表示,简单来说,就是既要“发好证”,更要“管好证”,让贴了“绿色”“有机”标志的农产品,真正的配得上这个名头,他也提醒市民朋友:“在购买时一定要认准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上面都有专属的编号,扫码就能查到相关信息。如果发现标志过期、产品和证书不相符的情况,可以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严厉查处,全力保障大家‘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