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一支画笔,既能摹写罪恶的轮廓,也能勾勒思念的模样。从山东省公安厅退休的警察林宇辉,是著名模拟画像专家,他选择用手中的笔踏上一条温暖而漫长的公益之路——为被拐儿童绘制跨年龄模拟画像,助破碎家庭走向团圆;为没有照片的革命烈士复原容颜,让英雄跨越时空“回家”。
“退休之前,我已经陆陆续续为一些失踪儿童画像。”如今年过花甲的林宇辉已有白发,眼神却很坚毅,他翻看厚厚的随身画本,与记者回顾过往。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数百位烈士和走失儿童的画像,展柜里数百支用到没墨的笔,述说着这位老警察的专业和温情。“申聪的案子我记得比较清楚。”林宇辉回忆道。当时,寻子多年的申军良拿着一岁半孩子的照片,请求画出孩子15岁的模样。这个任务难度极高——幼儿到青少年的面部骨骼变化巨大。林宇辉仔细分析父母特征,前后绘制了两次走失孩子15岁的模拟像。
令人惊喜的是,画像完成后不到半年,申军良就接到了广东警方的通知:孩子找到了!这个15年的案件终于圆满解决。
“三岁画老,是我这些年在儿童画像中总结的经验。”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曾被认为不可能,因为儿童面部变化太大。但他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定规律:部分儿童发育主要在下巴、眼睛、鼻子和嘴巴,发育后骨骼逐渐突起。最关键是需要分析孩子特征偏向父亲还是母亲,再结合父母年轻时的照片。
如今,林宇辉已经为120余名被拐儿童绘制了跨年龄画像,其中十余名孩子已经被成功找到。每个案例背后都是一个破碎家庭重燃的希望。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些寻亲家庭还会遇到骗子。林宇辉说,“我不仅是帮他们画像,还要提醒他们不要上当受骗。”林宇辉回忆,福建的陈文财寻找孩子30年,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张照片,对方声称孩子在加拿大。林宇辉看到照片,一眼就看出是造假,对方只是把孩子9岁的照片处理成黑白照,还故意隐去了耳朵和前额特征。
后来,林宇辉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为革命烈士复原画像。四年多来,他已经为近200名烈士绘制了画像,这项工作被他称为“抢救性工程”。
林宇辉走访过400多位烈士家属,红了的眼眶、颤抖的双手、激动的表情,成为林宇辉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许多烈士后代都已年逾八旬,对父辈的记忆逐渐模糊。有些求助者因为年纪大、方言重,沟通十分困难,林宇辉需要到当地去,找人帮忙翻译。林宇辉经常需要驱车数小时前往偏远地区,从当地老人口中获取烈士的相貌特征。“烈士为了保卫国家,舍小家为大家。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画笔,让他们的形象重现在亲人面前。”林宇辉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清楚地记得,当烈士亲属看到父亲画像时,哭得像个孩子,不停地说着“爸爸,我终于看到你了,我带你回家”。
有些烈士后代起初不相信免费画像的好事。一位湖南志愿军后代开始完全不相信,直到亲自来济南体验后,才相信真有这样的好人好事。林宇辉不仅免费画像,有时还帮忙安排住宿,让外地的烈士亲属深深感受到山东人的热情好客。
林宇辉手边常放着两本厚厚的速写本,一本是他给自己留的练习作业,一本是求助画像。因为心脏不好,林宇辉最近再次住院,但他坚持几乎每天画像10个小时。“只要拿得动笔,就会一直画下去。”林宇辉说。
现在,林宇辉的工作室有三到四名志愿者帮忙,大部分是济南本地人。他们帮助整理资料、接待来访者,有时还要到车站接送求助者。
林宇辉告诉记者,目前排队等待画像的还有十几位,包括被拐儿童和革命烈士。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有年轻人接过这支画笔,将这项特殊的技艺传承下去。现在有三位美术专业的学生跟着他学习,分别来自北京、临沂和济南。“公安系统没有专门的模拟画像学校,全国想学画像的人很多,但都是业余爱好。”林宇辉如今也在多个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画像经验,希望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离散家庭团圆,让更多革命烈士的容颜重现世间。
(大众新闻记者 宋说 编辑 张春宇 设计 董赫然 实习生 苏羽佳)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