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别的“生命必修课”
9月12日,榆次一中操场上,800多名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场地中央身穿“晋中急救”制服的工作人员身上。由晋中市卫生健康委、晋中市教育局、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榆次一中联合开展的“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技能进校园活动在这里举行。
“也许某一天,你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就能用来挽救一个生命。”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李犇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随着演示进入关键环节,现场学习气氛越发浓烈。“时间就是生命!”李犇的声音清晰有力,“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但急救车一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抵达现场,每延误一秒,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因此,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行动就是生命的希望。”
只见李犇跪在人体模型前,借助心肺复苏模拟人和AED训练机等专业教具,详细演示了“判断—呼救—按压—呼吸”的四步标准化流程。“胸外按压深度需达5到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至120次,每30次按压后配合2次人工呼吸。”
观察环境、判断意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随后的实操训练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操场被划分成三个专业区域,学生们两人一组,在10名工作人员手把手的耐心指导下开始模拟练习。在心肺复苏术(CPR)练习区,学生们在人体模型前反复练习,“01、02、03……”的计数声此起彼伏。几次尝试后,不少学生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渐渐掌握按压要领。
操场另一侧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教学区,学生们围着红白色的训练机,认真记下电极贴的位置;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练习区,学生们互相扮演施救者和被救者,在情景模拟中掌握救命技能。
“按压比想象中更需要体力,但想到这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就有了动力。”学生王垚淼感慨道,“以前觉得急救只是医生的事,感谢学校给我们准备了这么特别的‘生命必修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口诀记忆法’等教学方式,比如在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时,利用‘石头剪刀布’手势口诀,通俗易懂,让学生快速掌握关键技能。”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宣传培训部部长马利平介绍。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理论+演示+实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起高度贴近现实的学习环境,极大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参与感。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何敏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急救的本领,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为生命安全增添保障的同时,播下敬畏生命的种子。”
本报记者韩乐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