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渝开幕 重庆7人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名单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林楠 记者 秦思思)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下文简称:第三届“工匠大会”)在重庆开幕。本届大会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展示大国工匠和广大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卓越贡献与创新成果。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重庆市总工会承办。
开幕式现场,265名大国工匠、各级工匠人才以及专家学者等嘉宾共800多人齐聚一堂。“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作大会致辞,大国工匠代表王洪潇作大会发言。大会宣传片集中展示了工匠人才在各行业领域的尖端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代表了当前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创新与实践的最高水平,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本次大会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展示宣传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创造,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以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积极成效。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设有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百位工匠心语、闭幕式等六大主要活动,并专门设置了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
交流区设计独具匠心,采用简洁工业风与智能化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融入VR虚拟现实、AI交互、数字人等前沿科技,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科技互动体验。展区主要包括全国总工会成果展、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地方和产业工会成果展三大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首次设置了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专题展示交流区,充分展现了基层职工的创新活力与智慧。
主论坛以“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为主题,邀请了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两院院士、科研机构、知名企业、高等院校代表,地方工会负责人和大国工匠代表等共聚一堂,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分论坛设置同样精彩,涵盖“大国工匠培育与工匠学院建设”“巾帼工匠”“工匠力量2025”等多个专题,并围绕“劳模工匠助企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创造”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创新成果路演”环节,多位大国工匠和优秀“五小”成果职工代表将通过现场路演和专家点评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他们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百位工匠心语”活动则通过设置工匠“面对面”、工匠“故事角”、创新工法集市等互动形式,线上线下多维联动,深度展现工匠风采,分享成长心得,极大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大会期间还发布了2025年200位大国工匠人才和“劳模工匠助企行2.0”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了劳模工匠服务企业、助力产业升级的深度和广度。7位重庆工匠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他们分别来自汽车制造、电力安全、油气开采、精密工业、焊接技术、勘察设计、中医药非遗传承等领域,用坚守的毅力和创新的勇气,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此外,大会首次设计了主题IP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匠小渝”,为弘扬工匠文化增添了新颖活泼的时代气息。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不仅是一场高技能人才创新成果的盛宴,更是一次凝聚奋进力量、引领广大职工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的重要动员。大会将持续至9月26日,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长期展示。
附:7位重庆工匠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
1.刘源,电气工程高级工程师,现任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设备工程处机电维修工,长安汽车首席技能大师、特级技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国资委百名杰出工匠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他独创的机电设备维修领域“看、听、析、查”四步维修法,带领团队多次突破国外维修技术封锁,解决设备故障数千余件次,为公司节创价值达10.8亿元。培养全国技术能手6人,省部级技术能手5人。开发《机电一体化“交互式·模块组态”培训课程》等培训系列丛书31册,为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2.韩世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现任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字技术中心首席信息安全督查专家。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电力工匠,全国计算机应用产品技术奖一等奖,两次获得中央企业网络安全技术大赛一等奖。
他攻克国内外企业遭受勒索病毒感染后的数据救援关键技术,开展的“面向电力物联网端到端安全防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填补国内同行业空白,发表核心级以上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在党的二十大、冬奥会、亚运会等重要时期参与电力网络安全保障,连续5年现场支撑重庆市网络安全攻防演习,筑牢网络安全坚盾。
3.夏元友,高级技师,现任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厂钳磨组组长。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重庆市青年职业技能标兵等。
他是国内唯一能将高温、浮动状态下工作的特种含能材料三定位成型模具精度控制在0.02mm以内的技术人员,该技术突破极限,让国际上公认的高危作业变得安全、可靠,还独家掌握特装产品毁伤单元精密成型技术,将毁伤单元成型接触面接触精度保证在0.003mm以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特种装备技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4.杨波,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现任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党支部委员、副经理。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重庆市十大金牌工人、巴渝特级技师等荣誉。
在有色金属、异种材料、复合金属材料等焊接技术领域,带领团队攻克解决数十种超大、超厚、超低温材质的焊接技术难(课)题,先后参与过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冶金、医药等50余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开发新技术19项,发表技术论文27篇,培养焊接技能人才800余人。
5.刘辉,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首席技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采气技能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曾获重庆市劳动模范、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巴渝工匠等。
参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投产、龙岗气田产能建设、大天池五百梯气田产能建设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5项技术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参与企业标准编制2项,参与不同级别科研项目6项,一项操作方法在石油行业以个人命名。
6.肖强,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曾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中铁二院“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专家”、“先进个人”等荣誉。
带领团队先后完成郑万高铁和渝万高铁全过程勘察设计,攻克特殊建设环境下一系列技术难题,创立岩溶地区“三维地质空间选线法”,创新桥梁结构设计,首次提出并实施修建高铁隧道新技术,多项工程技术创世界或国内第一。编制完成规范、标准3项,开展科研项目7项,完成专题研究20项,取得各项专利、工法37项,发表论文31篇。
7.蔡苏,高级技师,药物制剂工技能等级考评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现任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李渡综合制剂车间制丸工段工段长。曾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巴渝工匠等荣誉。
传承发扬传统中药丸剂手工泛制技艺和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丸剂制作方式向智能化转型。数年来研究传统工艺丸剂品种累计100多个,同时推行智能化生产线替代传统生产模式项目9项,培养学徒70余名,参加各类、各地区的丸剂泛制技艺文化遗产展示30余场,充分展示了国药太极桐君阁人的制药理念和工匠精神,为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