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为什么同种药品药店比医疗机构的价格贵? 重庆市医保局现场解答→

发布时间:2025-09-26 12:27:21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某款感冒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在医院里门诊价格为13元左右一瓶,而同样规格、同样品牌的,在药店的价格是39元左右,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9月2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举行,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医疗保障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市医保局局长邓莉及市医保局副局长吴良和就记者提问进行相关解答。 

市医保局副局长吴良和介绍,药品在医院和药店不同价格差的问题,涉及到重庆这些年来全面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就是医保部门将大量医院的药品耗材需求“打包”成超级订单,通过量价挂钩,挤掉价格的虚高水分,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宜的好药。近年来,市医保局扩大集采药品覆盖范围,让集采红利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支持服务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了全国医药集中采购示范平台。

目前,重庆全市集采药品已经开展1228个,集采的耗材已经开展了66种,较“十四五”初期的279个集采药品、7种集采耗材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现全市医疗机构集采药品使用数量比例超过50%,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295.51亿元,比如,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集采前患者每年需要花费4000-5000元左右,集采后每年费用降到100—200元左右,群众的用药负担明显降低。

同时,市医保局也开展了集采药品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院、进零售药店的工作,市民在全市1661家零售药店、1532家村卫生室、180家民营医疗机构均可购买到集采药品,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集采的改革红利。

此外,重庆实施集采医保预付政策,累计预付76.25亿元,缓解医药企业财务压力。推动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集采药品、耗材的货款,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30天以内,并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将医药产品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实现“一次提交、一审核验、全国通享”。

“集采还有序净化了医药行业的生态,我们推进挂网药品价格转向治理,挂网药品价格定期调整,医药价格风险处置,零售药店医保检测等措施,降低4000余个药品虚高价格,累计节省药品耗材费用超10亿元,引导企业合理诚信定价,促进价格更加透明均衡。”吴良和说。

随后,邓莉对回答进行了补充。

邓莉介绍,医疗机构主要通过集采和省级挂网平台采购药品,集采和挂网的价格通过医保部门长期的治理,所以能够保证医疗机构在平台上采购的药品,总体价格比社会零售药店要便宜,这涉及到集团采购的概念。

此外,市医保局开发了“渝药易购”的应用,老百姓在医保APP里,通过在医院开具处方以后流转到平台上,可以通过平台来比较这个处方涉及的药物在哪些药店,各自的价格是什么,倒逼药店把价格按照行业规律和老百姓的需求调到合适的区间。

“我们也在进一步完善和零售药店的定点协议,签约的药店应该对医保参保患者要按照大客户的标准给到一个更合理的价格。当然,因为零售药店执行的是市场自主定价,政策体系不一样,但是作为医保的定点药店就必须对参保人有更好的价格。”邓莉表示,市医保局会在下一步的协议管理中加大对零售药店的价格管理,也欢迎老百姓对恶意高价的零售药店,特别是医保定点的这些零售药店加强监督,给市医保局反映。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