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医生“云端”问诊 江西公路养护步入智慧时代
大江新闻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摄影报道:近年来,江西编织出一张安全、便捷、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其中公路总里程达20.95万公里。路通则兴,养优则久,科技养护道路成为守护出行的重要途径。在上饶市余干县,G353瑞洪特大桥智慧养护工程作为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十大试点项目之一,集成视频监控、环境感知和无人机巡航等先进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养护网络。
一辆轿车、一架无人机、一台电脑,就能巡查整条道路的安全状况;同时,智能监测设备还能及时传送地质灾害感知信息……“传统巡检需要检测人员使用吊篮、缆索或搭建脚手架到达桥墩、桥塔、桥底等危险区域,面临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巨大风险。无人机可以完全替代人员进入这些高风险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人员安全。”上饶市余干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梁工程师吴雄说,“以前查桥靠经验、靠体力,现在靠数据、靠科技。”
以往,传统巡检往往需要封闭车道、搭建作业平台,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也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相比之下,一架无人机在十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传统方法需数小时搭建准备才能开始的巡检作业,对整个大桥的概览检查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站在桥上远眺,江流浩荡,桥姿雄健。昔日桥梁工程师身背仪器、逐段排查、肉眼辨伤的场景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轻盈盘旋巡查,后台轻点屏幕,就能实时查看桥梁状况的科技感画面。
9月17日,在余干县沙港大桥上,江西铜都路桥实验检测部部员芦宋明正在操作无人机智能巡检。只见他熟练地操控无人机从改装平台缓缓升空,一旁的同事则打开电脑,通过系统查询相关数据。芦宋明介绍,目前主要使用无人机机场加皮卡车改装平台,它集成了车载充电系统、后备电源、液压升降平台及安全防护模块,支持一键式自动巡检功能。使用者无需专业飞手技能即可零门槛操作,大幅降低人工干预需求。
“技防”实现跨越。智慧系统投用后,不仅大幅提高了日常巡检的效率和精准度,更能在汛期、强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中实时回传结构数据、提前发出风险预警,显著增强对特大桥的结构韧性把控与行车安全。每逢节假日,面对骤增的车流,无人机再度担当重任:它们高空俯瞰,实时监测桥面通行状态,智能研判拥堵点位与事故风险,并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引导车流、消除隐患。
来源:大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