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鲁时空

深耕乡村思政教育 青岛工学院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26 15:18:06

2025年9月24日上午,青岛工学院与胶州市洋河小学、洋河中学联合举办“薪传红色基因,共筑国防长城”爱国和国防教育共同思政课活动。这是该校近年来在胶州市农村地区开展的十余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中的最新实践,彰显了高校深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持续承诺。

一体化思政教育 高校资源下沉乡村

青岛工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将高校资源带入乡村教育一线。通过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共建,学院打破了学段壁垒,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

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帷幕。青岛工学院国旗护卫队赴洋河小学,全体师生“同升一面旗”共唱国歌,肃立注目,共同抒发爱国之情。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洪丽为三校学生带来了“赓续红色血脉 筑牢青春国防”的思政课。她从爱国内涵讲起,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重要节点,用生动故事和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跨学段教学实践在胶州农村地区已常态化开展。青岛工学院凭借其教育资源优势,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持续的教学支持和内容创新。

红色资源赋能 深耕农村思政土壤

青岛工学院不仅带着师资下乡,还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学院此前已与艾山红色革命记忆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该记忆馆作为胶州党史馆分馆,系统展示了洋河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

在长期实践中,学院探索出“数字博物馆”建设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活化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维度,使纪念馆成为兼具教育功能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平台。活动期间,青岛工学院青春剧社表演了话剧《归来》,以艺术形式重现历史,深深触动了在场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实践育人模式 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

青岛工学院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

今年暑期,学院“社工力量·基层深耕”青社筑梦基层服务实践团赴胶州市姜家庄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思政课堂、科技教育、安全宣教等多元形式,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实践团创新宣教形式,将“六不准”安全知识融入轻快的节奏中,让孩子们通过手势动作牢记“不私自下水”“遇险呼救报警”等要点,有效提升了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长效合作机制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青岛工学院与胶州农村中小学的合作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学院定期组织学生赴农村中小学开展现场教学、志愿讲解等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在联合备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围绕共同主题,探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形成一体化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这种合作不仅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实现了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青春力量深耕基层,思政教育开花结果。青岛工学院将继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乡村振兴中的教育支持,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通讯员 尹萌)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