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迈向万亿级“汽车之都”①|“渝车”整零协同 筑牢世界级产业集群基石

发布时间:2025-09-28 13:56:29

编者按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

重庆,这座承载着三千年巴渝文脉的古城,孕育出一张张享誉世界的“城市名片”——火锅之都、山水之城、开放高地……

而如今,它又有了“新目标”,建设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这既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的必然要求,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金钥匙”。

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迈向万亿级“汽车之都”》系列报道,展现重庆在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硬件升级与软件赋能“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突出进展与创新实践。

9月26日,一辆辆崭新的全新问界M7下线,开启全国交付。来自全国各地的车主亲身参与动态路试、AEB测试等车辆终检后,验收提车。从上市发布,到1小时大定突破3万台,再到全国交付,全程仅用72小时。

“重庆速度”的背后,是重庆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思路的生动实践,印证出汽车产业集群的韧性与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重庆汽车产量165.9万辆,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9万辆,同比增长超31%,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重庆锚定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一边推动整车企业向混动化、智能化升级,一边引导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领域跨界转型,构建起全链条发展格局。  

双龙头、多主体布局

打造整零协同“主引擎”

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实施汽车零部件集群发展战略,是重庆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关键举措。

在赛力斯超级工厂内,“宁德时代重庆生产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这里的两条CTP2.0电池包产线实现“门对门”生产——动力电池从生产到装车只需不到20分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70多个小时。

不仅是宁德时代,延锋、文灿等世界级高端供应链企业均以“厂中厂”模式入驻赛力斯超级工厂,实现本地化同步生产和供应。赛力斯还构建起以与华为跨界合作为核心,包括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的长期稳定的1+2+N合作生态关系,实现高度的零部件集成和供应商本地集聚,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同步生产。

作为全国第三家央企汽车集团、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通过整合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构建起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商贸、物流、金融等全产业链的集团化架构,实现了研发、制造、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统筹调度。

正是这种整车+零部件企业高效协同,有效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共同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除了长安、赛力斯两大龙头,重庆还布局了长城、庆铃等10余家整车企业,形成“多元互补”的整车矩阵。

如长城汽车在渝建成国内最大的硬派越野和皮卡生产基地;庆铃汽车等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乘用化转型步伐加快。

这种“龙头引领+多元布局”的整车体系,既避免了单一市场波动对零部件企业的冲击,又通过不同价位、不同技术路线的车型需求,让零部件企业得以在“梯度转型”中稳步成长,为整零协同提供了“抗风险能力”与“技术包容性”。

02

全链条、集群式发展

筑牢整零协同“硬支撑”

如果说整车是整零协同的“牵引者”,那么零部件集群就是协同发展的“支撑者”。

仅今年9月以来,重庆多地就密集签约招商引资一批重点项目,为零部件产业集群“强链补链”。

9月23日,璧山区集中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达145.3亿元。其中,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制造项目,将填补璧山电驱动系统产业链空白,进一步提升璧山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制造能力。

9月20日,涪陵区集中签约项目44个,协议总投资341.1亿元,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汽车零部件项目6个。

9月19日,合川区协议总投资108亿元的46个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项目过半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额达71.1亿元……

不仅如此,重庆这两年来还通过“渝赛计划”,签约电连技术、兴宇汽车密封件、双环传动齿轮等14个重点项目。同时以“整车找总成,总成找部件”的思路,支持各区(县)围绕优势产业链条加快延链强链。

比如,渝北聚焦热管理产业链招引南方英特上游企业;合川聚焦电机、智能车灯产业链招引舜驱动力、安瑞光电上游企业;璧山聚焦电池、电驱产业链招引弗迪电池、青山工业上游企业等。

据统计,仅2024年,全市汽车产业签约项目321个,签约金额2467亿元。今年智博会期间,重庆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功签约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合同金额1239亿元。

除了精准招商引资,重庆还着力引导零部件企业从“燃油车配套”向“新能源车配套”转型。

2024年,重庆摸排433家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及配套意向,组织开展整零协同对接活动10余场,参加企业超550家次,“点对点”推动11家零部件企业进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供应链体系,推动108家传统零部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如今,全市现有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12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543家,已实现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03

跨界融合破局

拓宽整零协同“新边界”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逻辑已发生改变。尤其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整零协同从“产业链内部协同”延伸至“跨产业生态协同”,为重庆打开“智能化”新空间。

长安、赛力斯等重庆整车龙头企业,率先探索跨界融合新模式。

如长安汽车联手华为、中国联通打造数智工厂,融入5G、AI及数字孪生等40余项尖端技术,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域5G数智化工厂,具备每分钟下线一台新车的能力。

同时,长安汽车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的数据闭环,与海尔集团协同构建全场景数字化生态体系等。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则更为深入,2021年双方便开创业务深度跨界融合的先河,在核心技术、产品、渠道领域协同发力,发挥长板效应形成技术新优势,打造问界系列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同时,依托华为的智能生态系统,赛力斯还成功打造了“超级增程+乾崑智能”这一独特的技术标签,赋予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跨界协同还带动零部件企业向“科技型”转型。如中国汽研联合重庆大学、弗迪电池等10家单位,成立动力电池仿真软件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大企业和小企业协同创新综合体,让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科技含量”持续提升。

如今,重庆弗迪动力电池、青山电驱、龙润电转向、博世氢动力、北斗智联智能座舱等企业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科础石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功能安全实时操作系统通过国际最高等级认证;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惠州华阳研发中心、桐力光电智能座舱、九州电驱等关键项目纷纷落地,形成发展水平西部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从整车龙头的转型引领,到零部件集群的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再到跨界生态的协同共振,重庆正以整零协同为基石,加快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加速迈进。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