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疾病多发之秋”

发布时间:2025-09-28 16:34:35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5岁的萌萌连续咳嗽了一周,家长带着她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儿科诊室外,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一到秋天就容易生病,到底是穿衣问题还是体质问题?”萌萌妈妈的疑问,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困扰。

  不只是儿童,近期因胸闷、心慌就诊的中老年患者,以及打喷嚏、流涕不止的过敏人群也明显增多。秋季为何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在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召开的“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从专业角度给出了解答。

  呼吸系统最怕“秋燥”

  儿童老人需重点防护

  “秋分作为昼夜平分、寒暑交替的关键节气,最大的气候特点是‘燥’与‘凉’。”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莉表示,“随着降水减少、湿度下降,‘秋燥’逐渐明显,同时早晚温差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健康。”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在秋季出现呼吸道问题?省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张康玉解释:“儿童呼吸道黏膜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难以迅速适应冷暖变化,导致抵抗力下降。另外,秋季干燥使呼吸道黏膜变干,纤毛运动能力减弱,病菌和过敏原更容易附着和入侵。”

  张康玉进一步表示:“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一要科学穿衣,根据温度变化和活动情况穿脱,避免出汗后吹风受凉;二要增强免疫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食物;三要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孩子被动吸烟。”

  对于老年人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张莉建议:“应遵循‘顺应节气、动静结合’的原则。饮食上以‘润’为主,穿衣上以‘稳’为要,通过多方面措施让身体在季节交替中平稳过渡。”

  心血管与过敏疾病迎高发

  科学防护是关键

  除了呼吸道疾病,秋季也是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

  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10病区主任董晋介绍,秋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血压波动,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有胸闷、胸痛、心悸等典型症状,一般持续3—5分钟。如果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董晋提醒公众,出现持续性胸部压迫感,伴有左肩部放射性疼痛、喘不上气、全身冒冷汗等症状时,应保持冷静,不乱动,立即呼叫120。“预防冠心病要做好保暖、饮食清淡、情绪平和、适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按时服药。”

  与此同时,秋季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明显增多。省人民医院和平院区急诊科主任牛凯表示:“秋季杂草花粉致敏性比春季树木花粉更强。近期发生的‘雷暴哮喘’就是空气中的花粉被雷电风暴打碎成微粒,进入气管诱发痉挛所致。”

  “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过敏,如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佩戴护目镜、口罩;使用花粉阻隔剂;外出后及时更换衣物,冲洗鼻腔。”牛凯建议,“过敏性鼻炎虽难根治,但可通过科学方案有效控制,切勿自行滥用网红鼻喷雾剂或感冒药。”

  减肥莫入误区

  均衡营养是根本

  秋季也是不少人开始减肥的季节,但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彦认为,常见的减肥误区包括减少主食摄入甚至完全不吃。“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使体重下降,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大脑缺乏葡萄糖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身体分解肌肉供能会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形成‘易胖体质’。”

  王彦特别提醒公众,脂肪分解会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流感”症状,如头晕、疲劳、便秘等,同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还有些朋友只吃水果不吃饭,这会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过度摄入果糖还会加重肝脏负担。”

  对于健康减肥,王彦提出六点建议:坚持吃早餐;选对主食,以全谷物为主;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脂肪;多吃蔬菜和适量水果;控制总热量,保证“能量缺口”但不宜过大。

  “减肥不是挨饿,而是合理控制饮食。”王彦总结道,“规律进餐、细嚼慢咽、清淡饮食、少喝含糖饮料,才是长期健康的基础。”

  随着秋风渐凉,健康管理更需要科学指导。发布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秋季养生关键在于“防重于治”,通过科学的饮食、穿衣、运动和心理调节,群众完全能够健康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本报记者王佳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