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9月27日,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在虎溪大剧场首演。
作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创作剧目,该剧以重庆大学1940级校友、抗日航空英烈侯子勤为原型,由师生与校友共同创排,通过川剧艺术生动再现“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
剧目原型侯子勤是重庆大学1940级体育科校友,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1940年秋,年仅19岁的她毅然休学参军,加入成都空军滑翔机训练班。1943年5月18日,侯子勤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2024年5月,她的名字被正式列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为首批增补的1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之一。
该剧由重庆大学校友刘阳和担任编剧,魏源担任导演,艺术学院赵倩教授担任制作人,演员及乐队全部由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通过“学弟学妹演学姐”的创作形式,青年学子在沉浸式排演中切身感受抗战时期同龄人的理想与担当,实现了红色精神的代际传承。
演出结束后,现场学生观众深受触动。“当看到舞台上侯子勤学姐在战火中写下‘读书是为了救国,救国必须读书’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作为同龄人,她毅然从校园走向战场的抉择,让我们深刻反思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学生表示,这部剧颠覆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在感受川剧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据悉,作品依托重庆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将川剧传统艺术与红色题材相结合,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沙磁文化区“学灯闪亮、愈炸愈强”的历史情景。在保持川剧传统特色的同时,剧目融入现代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叙事与人物刻画,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
相关负责人表示,《等晴来,乘风去》已成为重庆大学“大思政课”的生动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参与学生在剧本研读、唱腔打磨与舞台呈现的全过程中,既提升了艺术素养,也深刻体会到抗战英烈“以青春赴使命”的家国担当,实现了价值塑造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统一。该剧的成功上演,展现了重庆大学融合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的创新实践,以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