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鲁时空

开屏见“好”|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马立训:从煤窑童工到“爆破大王”

发布时间:2025-10-09 18:13:22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巍巍丰碑,由无数奋斗者铸就。从烽火岁月里的革命先驱,到科研攻坚中的国之大者,他们以热血与智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刻下不朽印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脊梁”。本期聚焦“共和国脊梁”系列人物——马立训。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操场上奔跑欢笑时,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用生命换来的?在咱们淄博淄川,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他25岁的生命里,没有岁月静好,只有炸药包与碉堡;没有轻松日常,只有一次又一次冒着枪林弹雨的冲锋。他就是‘山东爆破大王’马立训。”2025年新学期伊始,淄川区曜华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特殊而深刻的“开学第一课”。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中共淄川区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在此举行。

马立训(1920年—1945年8月),今淄博市淄川区人。1940年4月参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7月被授予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称号;1945年8月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牺牲;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马立训家境贫寒,从小失去父母,12岁就到煤窑当童工。1940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他采用偷爆、飞行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完成了20余次爆破突击任务。

1942年春,部队奉命开辟鲁南根据地,他运用“偷爆”等方式摧毁敌人的数道鹿砦和碉堡,连破敌阵,被誉为“开路先锋”。1942年7月,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连续三次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炸开鹿砦、围墙、碉堡,成为全团第一名爆破手。1943年11月攻打鲁南柱子村时,他冒弹雨迂回爆破,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7月,马立训出席山东军区英模大会,被授予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称号。他改进的“空爆”“连环爆”等技术屡建奇功,令敌人胆寒。

1945年8月3日,在攻打滕县阎村的战斗中,马立训带领爆破班接连炸毁敌人的地堡、炮楼,但在率领战士冲锋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战斗结束后,部队为马立训举行了追悼大会,《鲁南时报》刊登了他的英雄事迹。为了纪念他,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生前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

如今,在淄川区烈士陵园,爆破英雄马立训的塑像以这样的形象巍然矗立:他双手紧握炸药包,眼睛凝视前方,似乎时刻准备着去炸毁敌人的碉堡。

(大众新闻记者 刘磊 编辑 于春晖 设计 尹亚琪 通讯员 徐晨子 潘泽一)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