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长假复工入睡困难 医生建议:固定起床时间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中秋国庆长假结束,复工的你是否一时难以找回往常的工作状态?有人入睡困难,也有人易被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缠上,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邀请专家团队开展了心理健康义诊和专题科普活动,为公众带来更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现场,专家对当前高频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答和科普。
节后复工“倒时差” 医生建议固定起床时间
10月10日上午,2025年重庆市“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在重庆人民广场举行。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在睡眠障碍咨询处排起了长龙。其中不乏30岁左右的青年人群。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李松介绍,近年来失眠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
“以往失眠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以更年期女性患者居多,但现在更往年轻化方向发展,比如学生、白领等年轻人群的失眠问题也日益普遍。”李松表示,年轻人的失眠问题很多不单纯是睡眠问题,与压力、生活环境及焦虑情绪和失眠共病相关。
那么失眠时可否自行服用安眠药呢?
李松介绍,大部分失眠问题,可以在早期建议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通过调整作息习惯、进行放松训练,对睡眠认知行为进行矫正,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少部分的失眠问题,如持续三个月,每个周出现三次以上,失眠呈现出长期慢性的情况,这时建议前往医院就医,但不建议自行服用安眠药。
活动当天正值长假结束,现场也有部分市民向李松咨询,长假后如何科学进行睡眠调节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李松解释,这种属于“倒时差”,或者是“倒班综合征”,与传统失眠不同。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建议固定起床时间。因为一旦出现‘倒时差’‘倒班’的情况,就表示作息时间被打乱,入睡可能变得困难。此时,人越是控制自己的入睡,就会变得越紧张,越焦虑,越不容易入睡。但这时我们就可以决定自己的起床时间,把起床时间固定后,入睡时间的规律就会逐渐找回来。”李松说。
秋季情绪低落 警惕“季节性情绪障碍”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义诊现场,不少市民均提到了一个问题,往年每年深秋,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情绪低落,食欲下降,没有精神,这种是否是属于精神类疾病?
“其实市民们提到的,就是我们常说起的‘秋悲’。‘秋悲’ 不是简单的多愁善感,而是一种随季节更替产生的情绪状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罗庆华介绍,引起“秋悲”的主要原因是秋季日益缩短的日照时间。光照不足时,人体会加速分泌褪黑素,让人感到困倦、疲惫;同时,能带来愉悦感的血清素水平却会下降。这一增一减,极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情绪低迷,甚至出现睡眠增多、食欲变化等表现。
需要警惕的是,若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出现悲观厌世的情况,就需要考虑季节性情绪障碍,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应对“秋悲”,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调节方法,往往就能起到良好效果。
罗庆华建议,出现这种情况,市民需要每天增加一些光照,哪怕是阴天,也应该每天坚持2-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到户外去接受自然光的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