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试验田” 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176项制度创新成果
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重庆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市重要的开放平台,在发挥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
在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副主任、重庆自贸办副主任唐卫东作相关介绍。
唐卫东介绍,一直以来,重庆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解决经营主体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这个占全市面积1.46‰的平台上,累计探索形成了176项制度创新成果,集聚了全市超60%的外贸进出口量、超30%的实际使用外资。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小切口”创新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具体来看,可以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
第一个是“首创”,在西部在全国率先开展改革创新、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比如,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了药食同源商品的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优化兼具食用与药用双重属性的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流程,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最快30分钟。丁香、小茴香等香辛料是药食同源商品,也是重庆火锅底料等特色食品提味增香的关键原料,需要大量进口,通过此项改革创新,大家能够品尝到更加鲜美、更加实惠的火锅。
第二个是“差异”,立足内陆特色,开展有别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成果。比如,依托重庆特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进口国外牛肉等优质食品的过程中进行了流程再造,由原来的江海联运变模式为铁海联运模式,运输时间快了5-10天,同时,我们创新了铁海联运数字提单,银行能凭借这一提单,为企业提供一笔动产抵押贷款,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企业进口规模得以扩大。通过差异化探索,超市里进口优质食材越来越多,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
第三个是“集成”,重庆围绕长安、赛力斯等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比如,在研发环节,创新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重庆造汽车“卖全球”提供便利化数据出境服务,有效降低企业出海成本。在运输环节,我们创新了“船载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事跨域监管服务新模式”,经重庆海事部门查验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集装箱,原则上不再需要沿海地区进行二次抽查和检验,节约物流成本约3000元/箱。后市场环节,我们利用综合保税区开展了保税新业态,将汽车变速箱等旧件运抵自贸试验区,在国内工厂进行维修、检测、再制造,开辟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赛道”。通过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有力促进了我市汽车产业开放发展。
唐卫东表示,未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持续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创新探索,形成更多“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创新成果,让企业和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