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 相关涉及行政执法的举报投诉下降30%以上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唐雨)2024年1月,重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开,推行“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那么,这项改革在基层执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10月11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副局长殷洁就该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
殷洁介绍,重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聚焦精准赋权、建强队伍、数字赋能三个方面,全面提升镇街的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改革以来,相关涉及行政执法的举报投诉下降30%以上。
首先是群众身边事,镇街马上办。为打通“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堵点,重庆精准划定基层行政执法权限,推动执法事项动态管理、有收有放。这次改革以来,市司法局将破坏小区消防器材等基层急需的107项执法事项赋权镇街,同时将危化品处置等专业性比较强的70项执法事项上收回区级相关执法部门,实现了对镇街行政执法的精准赋权,厘清镇街行政执法权责边界。在改革前,镇街面对摊贩占道经营、杂物堵占消防通道、江边非法垂钓等行为,只有劝导、劝阻的权力,没有行政处罚权。改革以后,镇街针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在劝导无效之后,可以直接实施行政处罚。这样一来,极大提高了基层的治理效能。
其次是镇街牵头管,事事有回应。为了破解镇街行政执法力量“小、散、弱”的问题,重庆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上出台了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办法。推动全市1031个镇街全面普遍建立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同时还推动4500多名区县级行政执法人员下沉镇街,全面充实和加强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市司法局还推行了“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行政执法运行新机制,实现了区县执法和镇街执法的全面协同。如今,无论是环境的脏乱差,还是出行通道堵占等老百姓关心的烦心事,老百姓只要找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问题就能够直接得到解决,不用多头跑、到处投诉。
最后是数智来赋能,执法更规范。为了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不规范、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托全市统一的“执法+监督”数字平台,专门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开发了AI辅助执法功能,这个AI辅助执法功能能够智能识别相关违法行为、自动匹配相关裁量基准,对基层行政执法存在的多头检查、乱罚款等行为还设置了电子围栏,全程预警提示,有效精简40%的办案环节、节省了50%的办案时间,相关的多头检查压减了40%以上,让基层的行政执法更规范、老百姓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