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果香——解锁白水苹果畅销密码
10月10日,伴着蒙蒙细雨,白水县果农曹谢虎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忙着采摘苹果。“还未采摘前,我家的10亩苹果就已经通过‘订单+期货’模式,锁定了18万元收益,一点也不用担心销路。”曹谢虎说。
近年来,常住人口仅22万的白水县通过金融创新与科技赋能,实现苹果出口14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年产值突破110亿元,探索出一条“小苹果”撬动“大市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看天吃饭”到“看屏种果”
“以前咱是‘看天吃饭’,现在则是‘看屏种果’。”在白水县尧禾镇水苏村,果农围坐在一起聊天。他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有瑞雪苹果的脆甜口感,还有国元期货带来的“金融种地”理念。2023年以来,国元期货在当地创新推出“三维帮扶矩阵”:在产业端捐赠200万元建设智慧果园,在金融端引入“保险+期货”对冲价格风险,在销售端建起“期货公司+电商平台”直销渠道。这种全链条金融护航模式,使水苏村参与项目的86户果农每户年均增收2.3万元。
期货工具的运用尤为亮眼。通过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合约,国元期货帮助尧禾镇多家农业合作社设计出“阶梯式套保”方案,即种植户在开花期卖出30%远期合约锁定底价,收获期根据现货行情动态调整套保比例。得益于该苹果期货合约,2024年,和国元期货合作的众多水苏村果农成功规避了当年11月的价格波动风险,户均减少损失数千元。
从黄土高原到国际市场
10月7日,在白水苹果产业示范园,科技创新与金融赋能的融合景象令人惊叹:区块链溯源系统记录每颗苹果从开花到配送的全过程,5G虫情测报灯实时回传病虫害数据,连无人机喷洒的农药都可通过智慧果园贷获得贴息支持。这种“科技+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带动白水县建成数字化果园3.2万亩、苹果优质果率提升至78%。
不仅如此,金融活水还助力当地企业打通了出海通道。盛隆果业通过“出口订单融资+外汇套期保值”组合拳,将当地的瑞雪苹果卖到东南亚多家高端超市。
“2024年,我们出口额突破了5亿美元,跨境电商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40%以上。”盛隆果业财务总监韩继龙介绍,“以前是怕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现在通过远期结汇提前锁定利润,今年的出口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白水县已有27家企业获得出口资质。
从金融创新到产业升级
10月4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分行牵头建立的白水县金融惠农服务站看到,墙上悬挂的苹果产业金融生态图揭示了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密码:顶部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定价体系,中部是“银行+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网络,底层则连接着4.6万户果农的信用档案。这种“期货市场牵引、金融机构协同、农户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使全县涉果贷款余额近5年增长370%,不良率始终低于0.8%。
年轻果农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85后”张明珍通过电商数据贷获得50万元信用额度。她把直播间搬到果园,创下单日销售3000箱的纪录。此外,她所在团队开发的苹果盲盒火爆抖音平台,直接带动周边30多户果农增收。“是金融机构给了我们玩转流量的底气。”张明珍说。
如今,站在新起点的白水人又有了更大的梦想——建设国家级苹果期货交割库。“届时,我们的苹果不仅能吃,还能成为金融资产。”白水县相关负责人说,在白水县,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还将继续,预计到2026年,白水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50亿元。(群众新闻记者 杨光)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