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考核中多次获评“优秀”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10月14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瑜介绍,重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考核中多次获评“优秀”等次,2023年排全国第8位,2024年排第6位,整体实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
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是重庆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以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中各项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连续5年实现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双下降。自然灾害方面,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三个下降”,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20%、65.4%、29.8%;成功应对2022年极端高温、2023年历史极端强降雨、2024年持续高温等极端灾害。
五年来,风险防范更精准,群众生产生活更安心。
重庆积极推进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隐患56719个、已整改55887个,整改率达98.5%。重庆首次实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收集了超过1100万条海量数据,生成了超过5600张精细化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图,形成“风险地图”,有多少风险、分布在哪里,一目了然。
另外,重庆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水毁工程、地质灾害等专项整治,全力消除群众身边的各类安全隐患;实施中心城区跨江大桥安全防护提升项目、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等37个重点项目,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加强智能化监测预警,建成危化品全链条安全监管、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等8个系统,全天候监测风险;创新实施自然灾害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按时间分阶段预警,按严重程度定响应级别,按灾害类型找负责部门,预警实现了“个性定制”,让大家知道如何应对。
五年来,救援处置更专业,群众生命安全有保障。
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础上,重庆构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梯次救援力量体系,重组市级力量,组建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市航空救援总队,培育发展危化、矿山、工程抢险等8个行业的13支专业救援队伍,全覆盖组建区县队伍和镇街队伍,引导建设、规范管理曙光和华岩石等45支3900余人的社会救援队伍。形成市域内“航空救援1小时抵达—地面救援30分钟到达—群防员10分钟反应”的快速应急能力。
五年来,数字应急更智能,城市安全更可控。
重庆给应急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完成系统门户和数据底座建设,实现应急管理部和市级相关部门数据“无缝对接”,打通数据壁垒,打造数字底座;实战运行自然灾害防减救、安全生产智管、应急指挥智救等3大综合场景,工贸安全在线、九小场所安全智管等20余个子应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全市、一脑统全局”,让市域安全“可感、可视、可统、可防、可救”,推动全市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倍。
五年来,保障体系更全面,救灾救助更暖心。
重庆修订《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发布103项重庆市安全生产领域地方标准,让安全管理有了“硬标尺”。重庆救援能力也跟着“升级换代”,“十四五”期间新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较2020年底增长70%,“基层第一道防线”越守越稳;健全救灾资金预算预拨和快速响应机制,汛前提前将救灾资金预拨到各区县,保障灾害发生后迅速调配资金,紧急调拨救灾物资23.26万件,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五年来,社会共治更协同,安全环境共守护。
重庆用好基层力量,依托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配齐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专职人员,102万灾害应急责任人、12.8万网格员、2.3万信息员,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堵住风险漏洞;出台安全生产举报和地质灾害报告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参与查找隐患,“十四五”以来共收到举报案件91070件,发放奖励金529.76万元。
此外,重庆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搭建安全知识传播与实践平台,推进应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和自然灾害巨灾险,工贸、危化、非煤矿山、烟花爆竹4个直管行业覆盖率达到100%,给安全增加了一把“保险锁”。
邹瑜表示,这五年,全市应急工作者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努力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答卷”,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