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七年磨一书!《只有一条长江》出版 重庆篇章藏着江与城的浪漫

发布时间:2025-10-15 19:12:41

“翻到重庆朝天门那一页时,我好像又站回江边,看两江交汇的浪花奔涌。”今年9月,历时7年打磨的《只有一条长江》正式出版,这样的共鸣,成为读者翻开书页后最真切的感动。

这本书由《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牵头、重庆出版社出版,10余位作家、80余位摄影师共同创作。7年时间,主创团队足迹遍布长江沿线,最终用丰富的文字和精彩的影像,为读者搭建起读懂母亲河的立体窗口。

为何要打造这样一部著作?创作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近日,《只有一条长江》主编、《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总编辑李海洲接受了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专访。

一部写给所有人的长江百科全书

“这是一部集科普、人文、历史、旅游于一体的重磅著作。”李海洲介绍,书籍以长江整体流向为脉络,众多重要支流穿插其中,分八大章节。书中不仅有宏大的地理叙事,更有鲜活的人文故事,让整个流域的万千风貌跃然纸上,带领读者追溯长江的“前世今生”。

李海洲透露,区别于市面上其他长江主题读物,《只有一条长江》的最大亮点是创新了阅读方式,突破了年龄与学科的壁垒,既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也能为成年人提供深度解读长江的视角,“比如,小朋友觉得文字难懂,就可以通过书中的图片直观感受长江沿线景观,真正实现‘跨越年龄,深度解读’。”李海洲说。

为了让内容更丰富、更具可读性,文字编辑和图片筛选格外考究。创编过程中,主编团队共收到80多位摄影师提供的上千张作品,美编部与美术团队经过多次分析、排版,“既要标志性地标,比如重庆朝天门、武汉的大桥、四川都江堰,又要兼顾画面美感与内容适配性”,最终精选出最能呈现长江神韵的作品。

数据考证的复杂程度同样超出想象。“哪怕是一条河流的水量数据,团队都要多方求证,与政府部门反复沟通,确保信息权威。”更具挑战的是内容的整合,由于不同篇章由不同作者创作,他们叙述风格差异大,主编团队需要把所有文字调整为统一风格,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心力。

一段藏着重庆性格的上游故事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节点,重庆在《只有一条长江》中占据浓墨重彩的篇章。书中不仅书写了合川钓鱼城、三江汇流的历史厚重,沙坪坝磁器口的古典韵味,朝天门两江交汇的磅礴气势,还细致刻画了白鹤梁、白帝城等景观,“长江上游的著名景点几乎尽数收录,从合川钓鱼城到丰都鬼城,再到小三峡、大三峡,都能在书中找到”。

在李海洲眼中,重庆的美得益于江和山的交融。“长江环绕山城,造就了重庆立体的地形地貌,傍晚七八点坐飞机飞越重庆上空,这种感受尤为深刻。”他描述道,既能看见江水绕着山城蜿蜒,又能望见灯光映着江面闪烁,“那种灵动的美,是长江赋予的,格外震撼”。

而长江带给重庆的,不只是美景,还有刻在城市骨子里的性格。“重庆人吃辣、性格耿直仗义,就像长江峡谷里奔涌的江水,热烈又有劲儿。”李海洲认为,对重庆市民来说,这本书更像一次长江文化的补课。它让每个生活在长江边的人,重新思考家门口的水从哪里来;明白身边的每一条支流都是长江的“血脉”。也正因如此,更多人会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唤醒对长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共鸣。

《只有一条长江》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普及,更在于情感的唤醒。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自9月上市以来,该书深受读者喜爱,豆瓣评分达到9.9。正如李海洲所言,希望读者拿到这本书时,既能感受到长江的伟大,也能品味到它的细节之美。这种美,藏在长江的每一道弯、每一处景,也藏在流域文明的每一段故事里。

第1眼TV-华龙网 吴礼霜/文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