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开启“组团”新模式
“跟上节奏!”10月12日晚,太原迎泽公园内,10多名身着各色运动服的跑者正在有节奏地夜跑。领跑者身带夜灯,不时提醒着后方成员。这些跑者来自不同行业,却因手机里的“迎泽公园约跑”微信群集结于此。“我们群里122人,不少群成员热衷于跑马拉松赛,上个月的太原马拉松赛,我们群有57人参加。”群成员李刚说。
李刚向记者展示群里的聊天记录,时间回溯到9月21日上午,李刚冲过太原马拉松赛全程马拉松的终点线时,微信群里热闹非凡——群成员分享着完赛奖牌和成绩、沿途抓拍的照片,以及赛后的喜悦。为了准备此次马拉松赛,该群群主此前作了大量准备:组织群成员增加周跑量,保证比赛前有一定的跑量积累;多次组织目标配速跑,让群成员熟悉比赛节奏……
像跑步社群这样,羽毛球、骑行等运动依托微信群、App组建的虚拟社群,正在重构全民健身的组织形态,让运动从孤独的坚持,变成有温度的社交。
“@所有人,今天下午3点至6点,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打球娱乐,请接龙。”10月11日10时许,“95后”小伙张昊手机弹出了“快乐羽球”微信群的接龙消息。他迅速接龙报名——在这个由496人组成的羽毛球群报名参加活动,已成为他三年来锻炼身体的主要渠道。
绵绵的秋雨并不能阻挡张昊的出行。当他来到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时,已有10多名群成员在羽毛球场热身。“以前打羽毛球,我和‘球搭子’时间常常对不上,很多场球打不成,到后来运动就搁置了。”张昊坦言。三年前,他加入“快乐羽球”微信群后,因为群成员多,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刚才那个球你放网效果更好”“下次我在前场封网,你在后场注意不要起球”……在两局结束后的运动间歇,张昊和搭档研究起双打打法和战术。“打完球和搭档一起研究,水平提升很快。”张昊表示。
运动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线上社群的吸引力。近年来,羽毛球原材料和球场价格涨幅较大。在太原,一片羽毛球场地一小时费用50元至80元不等,一颗球价格10元上下。“快乐羽球”群主张宸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群活动的费用大家平摊,在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3个小时的群活动,包含场地费和球费,每人每次只需要38元。而同样的时长,常规预约场地,加上羽毛球的费用,打球成本需要200元左右。”
不光是羽毛球运动,专业跑鞋上千元、骑行装备更是“烧钱”……这些让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的装备,在社群里被巧妙化解。“龙城骑行”群通过团购头盔、码表等装备,人均节省开支30%;“户外爱好者”群共享帐篷、睡袋等露营装备,平摊降低了装备费用。在张宸伟看来,社群不仅是运动的组织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当个体的需求汇聚成集体购买力时,就能撬动性价比更高的装备和服务,让运动更“接地气”。
不光如此,社群运动的群规范直接提升了群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群成员可接龙报名,但在活动时缺席,需在群内发40元‘缺席红包’。现在不是‘要不要去’,而是‘不去就亏了’!”张昊微笑着向记者展示“快乐羽球”的群通知。这种“社交监督”的魔力,在各类运动社群中屡见不鲜。“瑜伽姐妹”群规定:“‘放鸽子’三次自动退群”,成员出勤率常年保持95%以上;“乒铃乓啷”群规定:“迟到1小时或缺席者,需给参加活动的群成员买运动饮料。”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认为,线上社群将运动从个人目标转化为集体承诺,通过归属感和社交压力营造正向激励,这种方法相较于单纯依赖意志力的坚持,显得更为持久和有效。
本报记者张琦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