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交警走上讲台,用物理公式“量化”交通规则

发布时间:2025-10-15 20:12:47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辛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动能公式:Ek=(1/2)mv2……”这不是物理课的复习现场,而是长治市第一中学一间教室里传来的声音。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是长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的女民警赵彬希。10月14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长治警方获悉,将“不能闯红灯”“不能超速”翻译成了科学语言,一堂用严谨的物理计算,颠覆传统的交通安全课开讲了。

  “同学们都知道,为了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大家在上下学骑行时不要超速是一件很关键的事。那么,我们骑行的速度增加一点点,破坏力真的只增加一点点吗?”一开讲,赵彬希便向同学们发问。随后,她引导学生的目光聚焦于动能公式Ek=(1/2)mv2。打算用动能计算的形式,揭示速度的破坏力。她解释道,当一辆1.5吨的汽车,速度从50km/h提升到60km/h,动能增长并非简单的20%,而是44%。“超速带来的,是碰撞动能的平方级增长。”这意味着,骑行中的一次不经意“加速”,其实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课堂上,另一个让同学们屏息计算的是关于冲击力的。赵彬希带领学生演算:一辆以45km/h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若不踩刹车,速度降至43km/h所转化的能量,能使被撞人员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从13.67米(近5层楼高)的地方坠落。一个远超生活直觉的数字,让“车辆刹不住”这句老生常谈,瞬间变成了确凿无疑、触目惊心的科学事实。

  “原来闯红灯时,机动车的动能早就超出我们的反应极限了!”一位学生在参与计算后惊叹。课堂被彻底激活,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听讲,而是跟着民警的演算,主动思考。

  据悉,传统的安全宣传止步于“超速危险”的告诫,而这堂课将告诫变成了可量化、可感知的科学结论。作为长治警方的创新尝试,这堂安全课,核心创新在于精准切入高二学生的知识储备。民警不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与宣讲者,更化身为用科学武装学生头脑的“引路人”。

  “用物理公式讲解交通规则,是希望学生们能从根源上理解安全规则背后的逻辑。知道为什么,才能更好地知道怎么做。”赵彬希表示,这种跨界融合的科普课堂,为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一把珍贵的“认知钥匙”。它在学生心中筑起的,是一道比任何单纯说教都更加坚固的“科学防护盾”。黑板上的粉笔迹可以擦去,但科学计算所印证的安全逻辑,已深深植入这些年轻学子的心中。当交警放下指挥棒拿起粉笔,当物理公式成为守护生命的语言,安全教育的种子,便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