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穿梭的机器狗、行走自如的人形机器人、耐50℃高温的无人机……全国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在南方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正式亮相。该班组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整合了搭载国际领先氢动力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无人机,构建起覆盖多场景、全方位的智能巡检矩阵,成为护航十五运会电力保障的“机器人天团”。
10月16日,“科技全运行”采访团走进南方电网,实地探访这些智能装备如何以绿色科技护航电力运行,解读背后的“智慧密码”。
“氢”装上阵!会“呼吸”的“机器人天团”
“这是一群会‘呼吸’的机器人。”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谭皓文介绍,“氢立方”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为机器人赋予了超强“续航生命力”。班组内所有机器人的“动力心脏”均为氢燃料电池,在同等重量下,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助力机器人班组续航能力提升3倍以上。同时,机器人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大幅缩短停机补给时间,显著提升现场作业效率。
“氢立方”班组中的“氢旋”“氢蜓”无人机,均采用“氢电混动”模式:氢能负责“持久战”,保障长时间巡航需求;锂电池则化身“短跑健将”,在加速、爬升等需要瞬时大功率的场景中提供强劲动力。这种分工协作模式让无人机突破了环境限制,即便在零下40℃严寒或50℃高温环境中,仍能稳定执行巡检任务。此外,“氢蜓”无人机还搭载了反制设备,区别于传统地面反制设备的“全面对空反制”模式,可实现对入侵重要电力设施的无人机精准打击。谭皓文透露,这一功能为十五运会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在协同作业与抗干扰能力上,“氢立方”同样表现突出。依托“电鸿”物联系统,它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局限,根据现场任务需求,各类型机器人可高效联动,协同完成设备巡视、状态监测、安保巡护等核心保障任务。同时,“氢立方”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轻量化内生抗干扰设计,使机器人可在500千伏场强下无防护稳定运行。
广东奥体中心场馆外,一辆亮黄色的大型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州供电局为满足十五运会赛事期间应急保电需求,派出的全国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我们将固态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与锂电池系统深度集成,实现200千瓦额定功率下持续对外供电6小时,为赛事应急保电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氢转换技术研发室经理黄旭锐介绍道。
该车以绿色氢气为唯一能量来源,工作全程仅排放纯净水,从根源杜绝污染物。兼具绿色零碳、高效节能、电能质量高、不间断供电、静音降噪等优势,既能在用电高峰为城市电网“补能”,也能在突发断电时快速响应,成为城市保供电任务中不可或缺的“可靠后盾”。
数智赋能,18.8万绿证实现100%绿电保障
“绿色”是十五运会的鲜明底色。根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测算,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的所有比赛,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了约888万棵树木。
“如果说广东人用的电里每两度就有一度来自清洁能源,那么,本次十五运会赛事用的电能,则来自云贵高原山间的水电、南海海上的风电、城市里厂房、停车场上的太阳能等。”广东电网公司为十五运会赛事用能服务的零碳经理人杨蕾解释,这些清洁能源共同实现十五运会100%绿电的支撑。
数据显示,广东是清洁能源消纳大省。以风电为例,截至2025年8月,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广东连续4年海上风电年度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
同时,为了让每一度绿电都有迹可循,根据赛事各场馆总用电量,负责本次绿色能源采购工作的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采购了18.8万张绿证。杨蕾介绍:“每一张绿证均具备唯一溯源信息,可精准对应至发电厂站与发电时间,从而保障十五运会所使用的绿色电能真实、可信、可验证。”本次十五运会采购的绿证来源广泛,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其中,最远可追溯至青海的光伏电站,也包括来自广东、云南、广西、江苏、天津、山东、安徽等地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绿证协同供应,全面支撑赛事的绿色用能需求。杨蕾同时透露,目前,广东的绿证交易电量正逐年攀升,主要的绿证消费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出口企业及制造业为主,反映出绿色电力消费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随着十五运会广东赛区赛事筹备进入关键阶段,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率先建成广州市绿电绿证推广服务体系,以政企协同、机制创新、服务引领的“组合拳”,为十五运会赛事“全绿办赛”目标擦亮城市绿色发展底色。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润芳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