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让“三晋南瓜第一乡”金字招牌更闪亮

发布时间:2025-10-21 14:17:35

  金秋时节的神池县贺职乡,千亩南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农家院落里瓜果飘香,文化广场上笑语盈盈。作为“三晋南瓜第一乡”,贺职乡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南瓜产业为龙头、壮大集体经济为支撑、激活庭院经济为补充,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10月初,记者走进贺职乡南坡底村看到,900多亩南瓜地里枝叶繁茂,结满了甜栗南瓜、贝贝南瓜。“今年雨水多,南瓜长势好,每亩能收2000多公斤。”该村党支部书记谷卫平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贺职乡因势利导,采取土地流转等形式,扩大南瓜种植面积至1.8万亩,高标准建设千亩农业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收入达2000元以上。在乡党委和政府扶持下,该乡成立了多个南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南瓜销售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南瓜的积极性。

  在该乡赵官庄村海明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南瓜种植专家刘义正忙着收购和销售南瓜。“我们不光自己种植南瓜,还收购全乡70%—80%的南瓜,并通过南瓜销售产业园区销往全国各地。”刘义指着晾晒的南瓜籽说,“这是经过3年试种的农科院晋疆八号南瓜,今年每亩收获了130多公斤南瓜籽,产量非常好,每公斤能卖20元。明年就要大面积推广种植了。”

  采访中,贺职乡党委书记杜晓冬告诉记者,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乡一特色”种植业,让农民通过种植南瓜稳增收、保致富,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乡干部走出去搞调研,把南瓜种植转型示范放在第一位,先后引进试种新疆阿勒泰裸仁南瓜、晋疆八号和晋绿栗一号等南瓜,均获得成功。

  在该乡李家沟村池润莲家的10亩试验田里,今年试种的新疆阿勒泰裸仁南瓜喜获丰收,大大小小的金黄色南瓜铺满了试验田。池润莲指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南瓜兴奋地告诉记者:“裸仁南瓜经济价值高,今年试种成功,明年我们村也可以大面积种植了。”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贺职乡以有机旱作农业为突破口,建成1500亩南瓜种植示范基地,推行“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从粗放种植到精细管理的转型。赵官庄村的海明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龙头,不仅获得绿色种植证书和“圳品”认证,更在县乡农业部门帮扶下搭建起“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实现产销两旺。杜晓冬介绍,在乡党委协调和县农业农村部门扶持下,乡里建成了3600立方米保质冷链仓储库和产地直播平台,进一步打通“产地到消费者”的直连通道,可实现年增收30%以上。

  集体经济的壮大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贺职乡创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回引本土人才、优选经营合伙人,构建起多元发展格局。赵官庄村联合周边村流转土地900亩,集中种植特色南瓜品种,形成“流转+种植”的产业闭环,2024年村集体纯收入突破30万元。在“飞地经济”理念带动下,该乡宰相洼村、水碾村、东村、西村等村联合新造田地456亩种植玉米,全乡1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贺职乡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农家“方寸地”变身“增收园”。韩家洼村以石头元素打造乡村景观,将庭院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观石景、摘瓜果、品农味”特色体验链。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建新带动125户脱贫户种植果树、蔬菜,发展庭院养殖,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成为庭院经济的“带头人”。

  此外,宰相洼村围绕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特色产业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宜居宜业”的转型。“90后”大学生村官侯婷告诉记者,近两年,通过硬化村内道路、整治污水垃圾、修建文化广场和绿化庭院,该村彻底改变了过去“路难走、环境乱”的状况,村民生活舒适度显著提升。

  如今,宽阔的柏油路通村达户,标准化卫生室覆盖全乡,文化广场上的欢声笑语彰显着民生福祉。杜晓冬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庭院经济”融合发展模式,让“三晋南瓜第一乡”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扎得更牢。

  本报记者王昕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