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需求浪潮下 食品行业花样上新
奶粉、酸奶、饼干、咖啡甚至气泡水,各种品类的零食,正在悄悄给自己贴上了“高蛋白”“富含蛋白质”的标签。10月20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调查得知,蛋白质正从健身人群热衷的小众概念,占领大众消费市场。
高蛋白零食走红
太原市民胡女士的女儿正在上高二,每周有一天休息日。每当孩子休息的时候,胡女士都会给女儿做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肉、鱼、虾等。“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虽然学校吃得挺好,我还是感觉需要多多补充蛋白质。这样,对孩子身体有好处。”胡女士说。每周,女儿都会带一些零食去学校。在购买零食的时候,胡女士也会首选“高蛋白”“富含蛋白质”的零食,比如鸡胸肉、牛肉、牛奶等。刘女士的儿子刚刚上幼儿园,给儿子选择零食时,刘女士也会首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松等食品。
蛋白质的走红并非偶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饱”,更追求通过食物获得实实在在的健康益处。据英敏特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蛋白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从健身房到幼儿园,从写字楼到银发社区,这场由Z世代、健身人群、精致妈妈和银发族共同推动的“高蛋白狂热”,正在将曾经的营养补充剂变成日常饮食的标配。
高蛋白市场红火
这种“主动寻求”的姿态,为高蛋白产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面对这片蓝海,食品企业纷纷布局,推动了市场的繁荣。以低脂肉类赛道的主要食材鸡胸肉为例,一些头部企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口味的竞争,而是将鸡胸肉采用风干工艺和锁水技术,在控制热量的同时,重视用户的口感差异。在儿童零食赛道,鳕鱼肠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企业在重视易咀嚼口感的同时,不断提高鳕鱼肉含量。凭借“高DHA、高蛋白”的概念,一些鳕鱼肠明星产品成长迅速。一些新兴品牌,推出的蛋白棒产品,在重视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不断精进口味,推出“海盐芝士”等甜品化口味,赢得了Z世代消费者不断攀升的复购率。
业内人士李先生表示,繁荣之下,高蛋白赛道正显现出难以忽视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从基础的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到新兴的豌豆蛋白、坚果蛋白,蛋白质来源日益丰富。产品形态也从传统的蛋白棒、蛋白粉,拓展至高蛋白面包、高蛋白冰淇淋等多元场景。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另一方面,则是同质化竞争的隐忧。当“高蛋白”从差异化卖点逐渐变为品类标配,单纯比拼蛋白质含量的“数字游戏”已难以赢得消费者。同时,部分产品盲目追求高含量,牺牲了最根本的风味与口感,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可能是食品行业的结构性变革
盲目堆砌含量的道路已经被很多厂家证明,是行不通的,那么,高蛋白产品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食品从业者张先生表示,从目前消费者的需求看,蛋白质零食的解决方案将不再通用。企业应该依据年龄、健康目标、活动量乃至基因特征,实现“千人千面”的定制。同时,未来的蛋白质产品将被赋予更具体的功能使命,如定向促进肌肉合成、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等。最好的补充是“感知不到的补充”,张先生认为,将优质蛋白无缝融入大众日常喜爱的饮食与零食中,实现“美味”与“营养”的真正合一。
业内人士李先生也表示,高蛋白浪潮不是短暂的风口,而是食品行业的结构性变革。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便捷需求,可能是行业的趋势之一。如办公室零食、运动后补给、户外野餐、早餐代餐等,小包装、即食化的产品将更受欢迎,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补充蛋白质。同时,高蛋白零食要注意与其他食品品类跨界融合,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例如,高蛋白披萨、高蛋白巧克力、高蛋白面包等,打破传统零食的边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此外,与运动、健康、娱乐等领域的合作也将增多,通过联名、场景营销等方式,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话题性。对于品牌而言,回归消费本质,在科学、美味与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这场蛋白质革命中赢得持续增长的机会。高蛋白零食的未来将围绕健康、便捷、个性化、可持续等方向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和品质的更高要求。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