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寻迹山西神话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霍雪飞)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0日,山西省内各地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在被誉为“神话之乡”的长治市长子县,共同见证“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山西晚报社联合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是省委宣传部今年安排部署的重大活动之一。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俊明,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郭文礼,长治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耀,晋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冯裕民,长子县委副书记、县长牛志强,长治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刘文刚,山西晚报社执行董事、社长李广义,以及长治市和长子县的部分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按下“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的启动按钮,与在场嘉宾一起见证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随后,长子县向山西晚报社赠送《神话长子》图书。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表里山河间蕴藏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密码。长子县更是文明源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山西上古神话富集区的缩影,是探寻华夏民族精神原乡的理想起点。
为了落实省委宣传部关于深度挖掘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部署要求,山西晚报社策划并启动了本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与重构,让沉淀于历史长河中的山西上古神话“活”起来,让散落于三晋大地的文明遗迹“连”起来,让蕴含于神话深处的民族精神“亮”起来。
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郭文礼在启动仪式上说,“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守护与激活。当我们把碎片化的神话记忆整合起来,让沉睡的文明基因“活”起来,就是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子孙后代能清晰触摸到文明的源头,感知到文化的温度,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薪火相传。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潞在致辞中说,我们选择从长子县开启此次探源之旅,寓意深远。因为长子县是“精卫填海”这则伟大神话最重要、最鲜活的地理坐标与精神家园。对于中华文明而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炎黄争雄、尧舜禅让……这些神话传说,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谱系中最深邃、最富生命力的源头。而晋东南更是神话密集之区。这些神话与这片土地上的遗址、地名、风俗乃至民众记忆深度绑定,形成了“神话、传说、历史”三位一体的独特文化生态。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发展。我们探源寻迹,绝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赋予古老神话以新的时代光彩。我们要将其中蕴含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梦想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融合,使其成为滋养当代山西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
山西晚报社执行董事、社长李广义说,在长子县启动这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既是一次对文明源头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从神话富集地带出发,对整个山西乃至中华文明根脉的坚定寻守,更是一次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的主动实践。山西晚报将在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在沿途各市县委县政府和兄弟媒体的共同协作下,以新闻人的专业精神,用实际行动继续做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者。采访团队一定能够从长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汲取充足的养分和力量,不辱使命,深入挖掘,精彩呈现,用新闻人的笔触、镜头和匠心,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山西神话”壮丽篇章,为探源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西媒体的智慧与力量。
长子县委副书记、县长牛志强在致辞中说,长子县被誉为“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千年古县、神话长子”。丰富独特的神话文化已成为长子文化的鲜明标识,为长子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的启动地定在长子,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一次宣传长子神话文化的绝佳机会。希望大家在长子多走走、多看看,从长子丰厚的神话资源中汲取素材,打造更多文质兼美的媒体产品,讲好长子神话故事、宣传长子神话文化、助推长子文旅发展。
为做好此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山西晚报组建了包含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出镜记者、摄像记者在内的专业采访团队,配备众多专项设备,将寻访遍布长治、晋城、临汾、运城4市30余处神话遗迹,深入田野,实地探访,了解神话背景与现存状况,并依托山西晚报全媒体矩阵,通过报纸深度专版、系列短视频、纪实纪录片、线上互动入口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化、沉浸式、国际化的传播呈现,将精彩的神话故事与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现代传播手段,生动地呈现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力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解码神话背后的文明信息,勾勒出一条清晰可感的华夏文明早期脉络。通过持续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最终形成学术研究、媒体传播、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助力山西文化强省建设。
讲话摘录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流传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上古神话,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极具价值的“活素材”。它们不是遥远的想象,而是华夏精神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文明基因的生动载体。这些神话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起源、生命诞生、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蕴含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更为我们追溯文明起源、解码文明特质提供了关键线索。
长期以来,山西的上古神话或藏于典籍史册,或传于民间口述,其蕴含的文明密码尚未被充分挖掘与阐释。此次活动,正是以神话为钥匙,打开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一扇门。我们要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与传播,让这些承载着古老智慧的神话故事,成为解读中华文明起源的生动注脚,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文明为何延绵不绝、为何独具特质。
此次活动是推动山西从“资源经济”向“文化+旅游双引擎”转型的关键探索。山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上古神话作为独有的文化瑰宝,是山西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文化标识。通过这场活动,我们能将神话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明探源的过程成为带动文旅发展、激活地方经济的过程,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助力山西在区域竞争中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
——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 郭文礼
神话,并非先民无端的遐想,而是他们以瑰丽的想象,尝试理解自然、阐释世界、定位自身的宏伟叙事。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活态记忆,是刻录着一个民族精神基因、文化特质与价值取向的古老密码。
本次“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旨在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以长子为起点,辐射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地的神话传说资源。这并非简单的故事汇编,而是一次学术意义上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重构。未来的山西旅游,不应只有古建和山水,更应有沉浸式的神话体验,有能够带走的文化创意产品,有能够启迪人心的精神之旅。这才是“文化强省”建设最坚实、最灵动的内核。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冯潞
为了做好这次主题宣传活动,山西晚报社与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筹备,通过系统性梳理,夯实学术根基。目前已初步编制完成《山西上古神话采访手册》,系统收录了遍布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4市30余处神话遗迹的详细地址、神话背景与现存状况,构建了清晰的采访图谱。同时,邀请一批在神话学、民俗学领域深耕多年的顶尖专家学者,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顾问团队,为本次采访活动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方向指引。
本次采访规划了四条核心寻访线路,首站即是从神话资源富集的长子县开始,继而延伸至以创世与圣王神话为核心的长治其他县区,再拓展至以炎帝与愚公神话为核心的晋城线,以“最初中国”与尧文化为核心的临汾线,以及以舜禹与蚩尤神话为核心的运城线。本次活动是一项为期三年的系统性文化工程。从今年的实地探访、编辑专辑、召开研讨会,到明年的摄影比赛、纪录片制作、研学活动、文创开发,再到后年的国际论坛、国内外巡展、全球神话地联盟构建,我们规划了清晰的三个阶段,旨在通过持续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最终形成学术研究、媒体传播、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助力山西文化强省建设,也助力像长子县这样的“神话之乡”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晚报社执行董事、社长 李广义
天地孕育神话多元传播破圈
专家学者共话长子文旅融合新路径
太行山与太岳山交汇处的黄土高原褶皱里,一座名为长子的千年古县,正凭借其丰富的神话资源,开启一场从地质秘境到文化高地的跨越之旅。
10月20日,在“探源中华文明寻迹山西神话”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长子县启动仪式上,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解读长子神话的文明密码,为长子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地质构造与文明起源
“长子县的发鸠山,可以说是晋东南的一个‘水龙头’,是漳河的出发地,又是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的所在地。”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潞开门见山,指出了地质环境与神话传说的内在联系。
冯潞解释道,太岳山主体形成的基岩,距今已有5亿年到2.5亿年历史。而临近它的长治盆地,则是山西六大盆地中“最年轻”的,形成于约530万年前。
介于两者之间的发鸠山,作为太岳山的一个支脉,正处于前沿位置。这种客观环境造就了长子县的三级地貌,涵盖基岩山区、丘陵、平原。西高东低的地势再加上漳河,在历史上更容易形成洪水。冯潞推测,“精卫填海”里的“东海”,可能是漳河的泛滥区,也可能是长治盆地的泛滥区。
对于神话中频繁出现的“木”,冯潞则认为,这可能与2.5亿年前的硅化木化石有关。
此外,冯潞在提问环节还进一步比较了晋南和晋东南的神话内容差异。“晋南区域可以说是文明起源的传说基地,比如尧、舜、禹。而晋东南区域,主要是上古神话,其特征就是五大神话: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以及愚公移山。”
冯潞分析,这五个神话共有一个逻辑思维,那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人类确实是渺小的,但面对大洪水、地震这些天灾,我们却表现出一种不屈和反抗。正是在这种反抗中,有了文明的起源,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文旅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谈到长子文旅产业的发展,山西大学文旅学院博导张世满教授直言不讳:“从县域旅游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长子在旅游产业这个大盘子里头,所占的份额非常小。”但张世满教授同时指出,长子其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县,放在全中国都是不多的。长子有历史文化、历史名人,这些资源都非常丰厚,而且山川地貌也非常好。”张世满教授介绍,近年来,长子县的GDP和财政收入在全省比较靠前,县城建设也非常好。长子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条件,不论是从资源环境,还是文化经济,都是不错的。
面对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张世满教授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建议。“首先要研究市场需求,研究游客或者潜在的游客,他喜欢什么?他希望得到什么?想看到什么?想体会到什么?只有把握市场需求的特点,才能找到长子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切入点。”张教授特别强调了“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如今的游客早就不满足单纯意义上的‘观光游’。游客到一个地方来旅游,他是希望能融入这个情境,并引起共鸣。”他建议长子推出一些结合当地神话的情景剧本,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游客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一种进入感。
长期从事影视工作的央视纪录片导演强文兵,则从影视表达角度提出了专业建议。“建议可系统制作以长治神话为主题的纪录片、影视剧及动画连续剧,深度挖掘如‘神农尝百草’等传说的文化内涵。”在技术应用层面,强文兵导演主张充分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科技。可以通过在旅游景点、公共场所部署体验设备,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精卫填海”等神话场景。
强文兵导演还建议结合实景与宣传,精心选取太行山脉、平顺大云院等长治独具特色的自然与历史景观作为拍摄取景地,使观众在观影中领略本地风光,并有效引导影迷及游客前来“打卡”,直接将影视热度转化为旅游客流。
神话精神在当代焕发新生
长治神话不是零散的故事,而是一套串联起先民生存与精神史的完整体系,堪称华夏神话大树的“重要根系区”。说起长治神话,长治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耀,说在那里藏着“华夏文明的基因片段”。“这些古老神话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持续焕发活力的文化资源。”王耀介绍,长治神话中蕴藏的三种精神品质,正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宝贵启示。
主动抗争的担当精神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中得到充分体现。这种“不等待、不退缩,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已融入当地人的血脉。2021年长治遭遇暴雨时,众多志愿者主动参与救灾的行为,被视为这种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则体现在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等传说中。神农通过系统尝试总结出五谷与草药知识,仓颉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创造文字,这些都与现代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精神一脉相承。如今,长治不少新能源企业将“神农尝百草”的探索精神融入研发流程,不怕失败、持续试验。
而共生共荣的和谐精神,则通过女娲造人、神农济世、大禹治水等故事传承至今。这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互助”的理念,与当前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高度契合。“长治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既保护神话遗迹的自然环境,又组织村民传承相关习俗,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王耀说,这些深植于长治土地的神话传说,以其完整的体系、翔实的遗迹支撑和持续的精神传承,正成为推动当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
媒体传播与品牌塑造
作为山西晚报的负责人,李广义从媒体传播角度,分享了如何让长子文化特色成功“破圈”的见解。“我们全力打造的‘山河+’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目前全网粉丝总量已突破3000万。”他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意味着建立了一个能够深度触达并有效连接海内外受众的现代化传播渠道,为传播山西文化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长子县丰厚独特的神话资源,李广义提出了系统性的助力方案。首要举措是实施“神话IP活化”计划,为长子文旅注入新叙事。他表示,将调动采编和创意团队,深度挖掘长子神话的故事内核与精神价值,进行“现代表达”和“情感连接”。具体包括:为“精卫填海”制作系列国风动漫短片,为“神农尝草”开发互动式线上探索地图,通过生动的“神话故事线”将散落的神话遗迹点串联起来,让静态的遗迹成为动态叙事的一部分。
第二大举措是启动“全网流量赋能”行动,塑造长子鲜明文旅品牌。李广义表示,将依托3000万粉丝的传播矩阵,为长子定制高频次、多层次的线上推广方案。通过发起“#我在长子遇见神话#”等话题挑战,邀请网络达人实地探访,制作VR全景漫游产品,并利用“山河+”平台进行重点推荐和流量倾斜,在互联网上快速形成“神话长子”的爆款传播效应。
第三是推动“文创与研学”落地,延伸长子文旅产业链。“传播引流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让流量转化为‘留量’。”李广义强调,将联合设计力量,围绕长子核心神话形象开发具有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文创产品。同时,利用内容生产能力和渠道优势,协助规划和推广以“上古神话研学”为主题的深度游线路,吸引国内外大中小学生及文化爱好者前来,让长子成为华夏文明探源和神话体验的首选目的地。
第四是拓展“国际传播视角”,助力长子走向世界舞台。李广义透露,将把长子精彩的神话故事、珍贵的遗迹影像纳入山西晚报的海外传播计划。通过YouTube、Instagram等国际主流社交平台账号,用多语种、跨文化的方式,向世界展示长子作为“中国神话之乡”的独特文化魅力。
“长子不缺璀璨的文化‘金矿’,而山西晚报愿意成为那个专业的‘挖掘机’和‘放大器’。”李广义最后表示,期待与长子县紧密携手,用山西晚报的平台、团队和创意,共同将这份独一无二的神话遗产转化为可见、可感、可传播、可消费的文旅新动能,真正让长子的神话故事“破圈”而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大舞台。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辛戈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