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广场——梅花桩上的“狮艺”传承

发布时间:2025-10-24 14:56:40

  “速度太快了,都没看清楚狮子怎么上的梅花桩。”

  “狮头里竟然是个女娃娃!”

  ……

  10月18日下午3时,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广场围满观众。随着激昂的音乐声响起,一头紫狮凌空跃上2米高的梅花桩。狮头灵动地探向天际,由女儿张湉恬掌控;狮身则稳健如山,父亲张杰稳健托举女儿的每次跳跃。

  父女俩在梅花桩上默契翻飞,如行云流水。

  “大家一看狮头下面是我,都挺惊讶的。”表演结束,14岁的张湉恬利落地脱下硕大的狮子头套,头发已被汗水浸湿,脸颊泛红,一双眼睛却亮晶晶的,盛满了笑意,“每当我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时,鼓掌声就特别响。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我成就感满满。”

  这对父女的“狮缘”,始于张杰对武术的痴迷。

  幼时观看功夫电影时,他心中便埋下了武术的种子。2003年,15岁的张杰北漂成为一名武行替身,并在一次偶然中接触到北狮表演。灵动的狮头、刚劲的动作瞬间击中了他。

  “短暂的邂逅,就有种心动的感觉。”张杰如此描述他与舞狮的初次相遇,“而当知道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就认定了这条路。”

  凭借武术功底,他仅用10天时间就掌握了北狮的基础技法。了解到广东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后,他毅然南下学习南狮梅花桩技术。苦练两月,从基础步法到高桩行走,汗水无数次浸透狮袍,直到他能在高矮不一的梅花桩上如履平地,将这项高难度的技艺彻底征服。

  谈及南北狮艺的区别,张杰指着他工作室内满墙的狮头介绍道:“北狮写实,造型像真狮,遍体金毛,表演以扑、跌、翻、滚等动作为主;而南狮造型威猛,狮头色彩艳丽,侧重于表现狮子的神韵与气势。”

  2011年,张杰结束北漂,回到家乡运城。当时舞狮在运城本地还颇为冷门,然而,一次在朋友婚礼上的舞狮表演竟让他“一炮而红”,接演的电话连续不断。

  就这样,张杰在临猗县闫家庄村办起了舞狮培训班,打造新的团队。十余年间,他已累计培养学员近千名,带领团队在运城各大景区、正月社火表演中占尽彩头。

  与此同时,他还将丰富的河东文化元素融入“狮艺”表演中,用白狮、红狮、黑狮形象分别代表刘备、关羽、张飞。在解州关帝庙表演时,他还特意将“桃园三结义”的典故融入其中。

  时光日复一日,传承的种子悄然播下。2015年的某天,看着4岁的女儿张湉恬好奇地触摸狮头,他轻声问道:“想不想像爸爸一样舞狮?”女儿的一个点头,自此开启了不同寻常的童年。练习场上,一招一式的训练中,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如今,正读初三的张湉恬,一有假期便跟着父亲训练、表演,在梅花桩上从容起舞。

  “狮艺”传承,已从表演舞台延伸到大学课堂。2021年起,张杰还受邀到运城学院授课,带领更多年轻人学习舞狮。

  这对父女用每一次全力以赴的表演,让舞狮焕发出崭新魅力。

  本报记者李欣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