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会:AI赋能,种田玩出新花样
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化身为田间地头的实在帮手。
在杨凌农高会西安展厅内土壤数据采集机器人(二代伽马能谱车)是应用于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西安示范基地的智能装备。西安农投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共同打造西北首个“伏義农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构建农机装备典型应用场景。
测士机器人无人车是为测土工程定制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多功能车辆,搭载伽马谱测土仪,实现对耕地土质进行实地检测的无人机器人。底盘采用差速驱动方式,可以实现原地转向,转弯半径为0°。采用双电机结构、无转向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车轮采用轮边电机。支持全天候作业。
移步展区广场,沐秦智能的“M200”农业无人车正稳健前行。它犹如一辆灵巧的“小坦克”,在田间小径自如穿梭,细密水雾均匀喷洒,却丝毫不损伤作物。“百亩葡萄园,10人打药需3天,它独立作业一天就能完成。”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搭载AI导航的无人车能自主规划路线、智能避障,将喷药量精准控制在每亩0.8升,既减少20%农药浪费,更杜绝了人工接触农药的风险。
浙江托普云农展台,一款便携式作物健康AR分析系统令人眼前一亮。技术人员佩戴AR智能眼镜,通过语音指令操控无人机与机器狗,系统能即时识别134种害虫与多种病害,甚至能指导果树修剪。公司代表陈洪旭感慨:“农高会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行业‘晴雨表’与资源‘连接器’。我们连续三年参展,每年都能精准对接客户、捕捉技术新风向。”
本届展会的“云上展”同样精彩。云上展聚焦数字赋能,进一步加大AI、VR、AR等数字化技术在农高会展览、活动、交易、服务、宣传等各方面的应用场景开发和应用,为国内外客商提供线上全景观展、线上对接撮合、线上展示交易平台,打造数字化展示应用新场景、新亮点。
当AI的计算力与农业结合,农业正从“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迈向“数据驱动”未来。(群众新闻记者 李欣泽)
来源:群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