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一系列暖心举措 筑就银龄幸福港湾

发布时间:2025-10-30 20:41:38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正式命名了一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其中,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双塔寺一社区,因居住环境安全、社区服务便利、科技助老创新等领域入选创建名单。

  那么,文庙街道双塔寺一社区具体通过哪些创新模式、工作举措、特色服务,成功探索出一条老年友好型社区治理新路径?社区老年居民获得了哪些暖心服务与关爱?10月29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双塔寺一社区,对此进行实地探访。

  开展“银龄课堂”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

  “叔叔阿姨们注意,打开手机后,会看到这样一个软件下载图标,找到后,搜索自己需要的App,然后点击下载……”10月29日上午9时许,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来到该社区的老年活动室,此刻场内座无虚席,正在开展备受老年人欢迎的智能手机培训课堂。课堂上,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耐心教学模式,确保每位老人都能跟得上、学得会。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技术使用难题,2025年,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双塔寺一社区积极行动,融合社区资源,打造了近5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并通过开设“银龄课堂”等一系列暖心举措,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10时许,短短一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老人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微信软件,还在课后直接现学现卖,与远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进行视频聊天。“从最初不敢触碰屏幕,到如今能熟练地与远在他乡的子女视频聊天,现在,我自己也会在线上预约挂号啦,社区组织的这个活动真不错,我已经连着上了十几节课啦,很好!”在活动室,今年已66岁的王女士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技能培训,社区还将安全意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针对近年来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社区定期举办反诈骗知识培训,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讲解常见骗局,帮助老人们筑牢安全“防火墙”,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有效增强防范意识。

  “从2022年开始,我们便有了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成为这样一个社区,就不仅要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更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采访中,迎泽区文庙街道双塔寺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阎红说起了当初创建老年友好社区的设想与困难。

  为此,经过多年努力,除了手机培训课堂,社区还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DIY手工课堂,让老人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后,还吸引一支平均年龄68岁的老年人组成的“夕阳红”模特队。

  72岁的王女士是该社区居民,也是模特队的发起人,她说,最初连微信视频都不敢接,生怕按错键。在参加了社区的智能手机培训后,她不仅学会了使用各种功能,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组织起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姐妹,成立了这支模特队。“以前觉得模特是年轻人的事,没想到我们老了还能走上舞台,找回自信!”王女士感慨道。

  如今,这支神采奕奕的模特队已成为社区各类文艺活动的“台柱子”,她们身着旗袍,步伐优雅,从容自信,在舞台上绽放着别样的“夕阳红”,充分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据统计,双塔寺一社区全年计划通过“银龄课堂”培训老年人600人次。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社区还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大字版的《手机使用指南》,发放给有需求的老人,方便他们随时查阅。这份贴心的小册子,成了许多老人手边的“数字生活宝典”。

  “互助+医养”模式温暖夕阳红

  “张阿姨,我帮您把菜买回来了,今天感觉身体怎么样?”29日上午10时许,在双塔寺一社区A1号楼四单元的楼道里,“银龄帮帮团”的志愿者,今年已65岁的李秀英像往常一样,准时拎着菜走进独居老人张女士家中。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24年社区成立“银龄帮帮团”时,李秀英便报名参加,并与独居老人张女士结成帮帮小组。

  “我们这支志愿团队,创新采用‘社区招募+居民推荐’方式组建,短短一年时间,已有10余名老年居民加入,现场也成为社区为老服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阎红说,早在2024年年初,她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社区内有许多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是社区的宝贵资源。“他们有时间、有热情,更懂得同龄人的需求。”于是,在阎红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银龄帮帮团”应运而生,并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日”活动,鼓励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失能老人。

  “银龄帮帮团”的成员提供的帮助虽然很琐碎,却很实在:代买生活用品、陪同聊天解闷、协助使用手机、提醒按时服药……这种“以老助老”的模式,不仅有效补充了专业服务力量,更在一次次敲门、一句句问候中,打破了邻里隔阂,编织起守望相助的社区温情网。“我们在外工作最担心的就是老人独自在家。现在有了‘帮帮团’的照应,心里踏实多了,这比请个保姆还让人暖心。”说起社区的“帮帮团”,受助老人家属张女士感慨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精神慰藉与生活帮扶,社区还通过“互助+医养”模式,将专业的医疗服务精准送进家门,这样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也解决了行动不便群体的就医难题。

  “我们依托紧密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医疗服务的半径从‘站内’延伸至‘家中’。比如,家庭医生团队每个月会背着药箱前往签约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中,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用药调整建议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个性化服务。”阎红说。

  此外,社区每季度还会组织开展一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集中筛查,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

  患有糖尿病的陈老先生是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受益者,29日上午,说起一直为自己开展上门问诊的王医生时,满是感激,陈老先生说:“以前去医院复查一次太折腾,一年多了,王医生风雨无阻,对我就像自家人一样,每次来都很仔细,了解我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药该不该调,啥都弄得明明白白。”

  从“银龄帮帮团”的邻里情深,到家庭医生的精准守护,近年来,双塔寺一社区通过“互助+医养”的双轮驱动,不仅解决了养老的现实难题,更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重新定义了“颐养天年”的幸福内涵,让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充满了阳光与尊严。

  “硬环境”里做“软文章”筑就老年宜居新家园

  对于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老年人而言,一道台阶、一段破损的路面,都可能成为他们走出家门的阻碍。据了解,从2022年起,双塔寺一社区直面这一痛点,将“出行无障碍”作为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工作之一。

  针对“上下楼难”问题,社区联合物业,为没有电梯的楼栋加装临时坡道,并对单元内老旧扶手、楼梯进行系统性修补加固。此外,社区对主干道、休闲广场等公共区域实施全方位无障碍改造,还贴心设置了5个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使用。一位居民在体验改造后的楼道扶手时感慨地说:“现在扶着扶手上下楼,走得稳当,连喘气都稳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双塔寺一社区通过升级硬件与优化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在医疗服务方面,社区升级了卫生服务站设备,增设老年慢性病管理专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提供专业健康管理。同时,在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配备AED急救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为突发情况提供应急保障。

  在生活便利方面,社区积极优化商业布局,引入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确保老年人在步行1公里范围内满足买菜、购物等需求。为了让环境更宜居,2024年开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双塔寺一社区通过拆除私搭乱建、清理楼道杂物、修复损坏路灯等措施,让公共空间重归整洁明亮。

  此外,社区创新推行“自治+物业”双轮驱动模式,引导居民通过楼宇自治自筹资金,安装智能道闸、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建设非机动车棚并配备充电设施,有效解决车辆乱停、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

  从出行的第一步,到生活的每一处,双塔寺一社区通过实实在在的“硬”改造,做足了提升老人幸福感的“软”文章,并获得了社区老人的认可与称赞。“这几年社区的变化很大!你看!刚刚建起的凉亭、平整的路面、明亮的路灯,还有干净的环境……这么多贴心的改造,让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这样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说起社区的变化,居民白贵仙笑着说道。

  从跨越数字鸿沟到登上梦想舞台实现自我价值、从“银龄帮帮团”的邻里情深,到家庭医生的精准守护,从“出行无障碍”的适老化改造到“自治+物业”的双轮驱动治理……近年来,双塔寺一社区通过精准、细致、多元的服务,真正实现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这里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成为老年人融入时代、社交互动、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家园,也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提供了可借鉴的‘迎泽样本’。”双塔寺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阎红表示,未来,双塔寺一社区将持续以构建“服务友好、环境友好、参与友好、政策友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为总目标,聚焦老年人居住环境、健康养老、社会参与等核心需求,通过优化居住环境细节、升级服务供给、搭建参与平台、完善政策保障等举措,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打造安全舒适、便捷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本地化创建模式,同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让社区成为老年居民宜居、乐居、安居的温馨家园。”阎红说道。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李婷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