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我省积极引导博士后人才队伍开展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03 15:50:44

  我省积极引导博士后人才队伍开展科技创新

  累计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项目800余个,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383项

  本报讯 记者徐铁英报道 10月28日,刚刚参加完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白哲第一时间与团队成员通电话,商讨如何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技术迭代。“团队成功攻克了难选铁锰矿等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壁垒,技术成果已经在我省企业实现转化,近几年为省内外应用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20亿元,未来还将把这项创新成果拓展到金矿、钒矿等关键战略资源开发领域。”白哲介绍。

  聚焦产业发展新需求,瞄准科学技术新前沿,我省积极引导博士后高端人才队伍开展科技创新,累计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项目800余个,获得专利授权8574项,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383项,让技术创新在产业应用场景里落地生“金”。

  10月27日,在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工业巡检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这是企业入站博士后辛桂阳带领团队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可以在能源和生产型企业进行工业巡检和安防巡逻。为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我省率先启动了企业项目博士后工作,目前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42个,范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民营企业和各类园区,把实验室建在生产车间,让成果转化“一步到位”。

  以政策激励引导博士后向企业集聚、为产业助力。针对重点产业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发布人才(项目)需求目录,我省每年对新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给予每人10万元奖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科研成果可作为在站或出站后评聘职称的依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按规定享受转化收益。“十五五”时期,我省将加快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建立省内外高校博士后互招机制、重点企业与对口高校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每年招收博士后600人以上,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攻关,让更多科研成果在辽宁实现转化。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